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化学   74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9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通过熔融共混法在160℃加工条件下制备了聚丙烯/聚苯乙烯/黏土(PP/PS/clay)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的结果表明,黏土在共混物中存在着优先插层现象.黏土优先被PS分子链所插层,且不受PS组分含量和加料方式的影响.基于复合材料中PP和PS组分的熔体黏度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别,通过改变加工温度的方法,研究组分的黏度差别对黏土优先插层行为的影响.随共混加工温度的升高,黏土在共混物中的分布位置逐渐从PS相向PP相迁移.TEM和动态黏弹行为测试(ARES)的结果表明,组分间黏度的差别能控制黏土的优先插层行为.组分黏度越高,加工过程中所能传递的剪切应力就越大,插层能力也就越强.  相似文献   
882.
采用聚丙烯酸正丁酯(PBA)改性的丁苯(SBR)胶乳为种子乳液(SBA),通过乳液接枝共聚氯乙烯制备了SBA/PVC复合树脂.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表征了复合胶乳粒的粒径与形态,以及材料的形态结构.粒径分析表明PVC确实包覆在SBA上;TEM研究结果显示SBA/PVC胶乳粒子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PBA加入可提高SBR在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性;DMA分析表明SBA/PVC复合树脂在低温区呈现了一个宽而弱的转变峰,揭示了接枝过渡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了交联剂和PBA用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A含量较低时,SBA/PVC复合树脂就显示了优良的冲击性能,且SEM照片显示材料断面形貌为特征性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883.
在Haake转矩流变仪的热机械作用下,用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对炭黑进行预处理,制备了在水介质中具有优异的分散稳定性的亲水性纳米炭黑粒子(PNASS-CB),并将其直接用于天然橡胶胶乳的补强研究.1HNMR和FT-IR结果表明NASS在炭黑表面成功聚合包覆,用热重分析方法计算其包覆率为8.1 wt%,接枝率为2.5 wt%.亲水性炭黑的表面自由能降低,同时,Payne效应和结合胶含量表明亲水性炭黑粒子与橡胶的相互作用强于亲水性炭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亲水性炭黑/天然橡胶胶乳复合材料的硫化时间变短,转化速度加快,硫化胶的撕裂强度提高了85%,拉伸强度提高了30%,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884.
Summary: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from the bimolecular nitroxide-mediat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 Bayesian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design two optimal sequences of 2-trials each, and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The improved effectiveness of the Bayesian design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on the quality of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stimated effects) and enhanced information content measures.  相似文献   
885.
Summary: The possible oligomerization of 1,1-diphenylethylene (DPE) in the end-capping reaction of poly(styryl)lithium (PSLi) was studied in hydrocarbon solvents using excess DPE (≤16 mol-eq); the effect of addition of THF (30 mol-eq Lewis base) and extended times of reaction (8-24 h)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mers was made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NMR) and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MALDI- TOF mass spectrometric results revealed the absence of DPE oligomerization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886.
The authors study the p(x)-Laplacian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By using the variational method,under appropriate assumptions on the perturbation terms f1(x,u),f2(x,u) and h1(x),h2(x),such that the associated functional satisfies the "mountain pass lemma" and "fountain theorem" respectively,the existence and multiplicity of solutions are obtained.The discussion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ariable exponent Lebesgue and Sobolev spaces.  相似文献   
887.
从自组装理论出发, 分析对流自组装2维胶体晶体中空白、条纹区域出现的机理,并在实验上予以验证。通过研究得知, 2维胶体晶体的自组装过程呈现空白、条纹、大面积单层、双层条纹的趋势。从胶体晶体覆盖率的角度出发研究2维胶体晶体的组装参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体晶体的总覆盖率与基片提拉速度倒数呈线性正比,和粒子体积分数呈反比例函数关系;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面积2维胶体晶体总是伴随着一定比例的空白区域和双层区域出现,提拉法所能获得的最大单层覆盖率为95%。  相似文献   
888.
在微波辐照下,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丙酮水溶液(质量比1∶ 1)为分散介质,进行了苯乙烯(ST)和其它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丙烯酸乙酯(EA)及顺丁烯二酸酐(BDA)的无皂乳液聚合,得到了稳定的纳米胶乳粒子.讨论了共聚单体的种类和浓度对粒子水化半径的影响.增加配方中亲水性单体含量,使引发反应中引发剂的消耗量增加,粒子表面电荷密度增大,同时亲水性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减小,粒子变得稳定,有利于小粒子的生成.粒子的大小随亲水性单体的含量呈曲线关系,曲线上有最低点.  相似文献   
889.
1 IntroductionIll tllis paper, we co1lsid(tr the fOllowillg elliptic prol)leInwllere n is a bOui1ded regular domai1l in RN(N > 3), N > p > 1, aild a: n - R is a Holdercontinuou8 function which chauges 8ign o11 fl so that the open setsandO-- = {z E Ola(z) < 0}are both nonemPty.We use the standard notations. Let II' lI, denote the norm of L'(o) for s21. DenoteW0lP(fl) the comPletion of C7(fl) under the norm IIuIl = llVuIl;, the norm of tlle dual spaceof WJlp(fl) will be denoted by Il…  相似文献   
890.
微孔聚合物是80年代初发明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其特征为:泡孔直径1~10 μm,泡孔密度109~1012cells/cm3,相对密度0.05~0.95.具有缺口冲击强度高、韧性高、比强度高、疲劳寿命长、热稳定性高、介电常数低和导热系数低等优异性能.同时,制备微孔聚合物使用无公害、易回收的CO2和N2替代对臭氧层有害的氯氟烃(氟利昂)和易燃的碳氢化合物等作为发泡剂,是一种新型绿色材料[1].在微孔聚合物中使用超临界流体是90年代初提出的新方法[2~4],可缩短加工时间,同时制得泡孔直径更小、泡孔密度更大的微孔材料.目前研究中,对聚合物多相体系的研究报道很少,只有HIPS[5]、PE/iPP[6]和PVC/木纤维复合材料[7]等少数体系的报道,而聚合物多相体系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预见,加入少量第二组分的共混物为基体的微孔材料可以达到更为优异的性能.本工作选择聚苯乙烯与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原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快速降压法[3]制备微孔材料.在前期工作中,报道了该材料是一种综合了液晶聚合物的高强度和聚苯乙烯微孔材料轻质、高抗冲、保温隔音性能的具有仿生结构的新型复合材料[8].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热致液晶聚合物的加入对微孔结构的影响以及界面相容剂在微孔成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