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3999篇
化学   7728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42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5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发展更加高效的三嗪酮杀虫活性分子,本文设计合成了16种氨基部分被取代的三嗪酮衍生物,并测试了其杀虫、抑菌活性。杀虫活性测试表明:在浓度为600mg·kg~(-1)时,化合物N-(苯基氧羰基)-N-(6-甲基-3-氧代-2,3-二氢-1,2,4-三嗪-4(5H)-基)氨基甲酸苯酯(3e,100%、100%、100%)的杀棉铃虫、玉米螟、粘虫活性高于吡蚜酮(20%,35%,50%)。在浓度为0.5mg·kg~(-1)时,化合物3e(60%)的杀蚊幼虫活性高于吡蚜酮(0)。抑菌活性测试表明:三嗪酮酰胺衍生物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而三嗪酮亚胺衍生物对小麦纹枯病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2.
 〕作者建立了高效正相色谱法,测定脑囊虫病人脑脊液和血浆吡喹酮浓度。色谱柱为PartisilSi(Whatman);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醇=52.3:38.0:4.7:5.0流动相洗脱,流速为0.8ml/min;用RP-530型荧光检测器检测吡喹酮峰,薳λ260nm.em285nm。检测限为100ng。人脑脊液吡喹酮浓度,至今未报道过。文中还列出了脑脊液和血浆吡喹酮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3.
考查了无机酸、羧酸和酚类化合物处理的笼形聚偕胺肟树脂吸附酸性溶液中H_2PdCl_4的能力,其中H_3BO_3/ACAO、HSCH_2CO_2H/ACAO和p-NH_2C_6H_4H/ACAO树脂对H_2PdCl_4的吸附容量分别是2.023、2.368和2.083mmol/g-R或215、252和222mgPd/g-R。优于相同条件下的碱处理树脂(BCAO吸附容量为1.828mmol/g-R)。研究了吸附动力学,讨论了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04.
以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为缩合剂,在三乙胺存在下由3-(2-环戊酮基)丙酸及3-(2-环己酮基)丙酸分别同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得到新化合物N-(2-环戊酮基内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a)及N-(2-环己酮基丙酰基)四氢噻唑-2-硫酮(2b),产率分别为52.9%和51.0%,2a,b分别同甲醇、乙醇反应得到相应的3-(2-环戊酮基)丙酸酯3a,b及3-(2-环己酮基)丙酸酯3c,d,3a~d的产率为75~87%;2a、b分别同胺反应得到3-(2-环戊酮基)内酰胺4a、b及3-(2-环己酮基)内酰胺4c、d,4a~d产率为78~93%。  相似文献   
105.
前文已报道由啶环桥联两个苯并冠醚的双冠醚的合成与性质。由于嘧啶环的刚性较大,能把两个冠醚单元固定在有效地协同作用位置,因此以它们作中性载体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双冠醚的性质,我们合成了四种嘧啶环桥联两个脂肪族冠醚的双冠醚,并经元素分析、IR、′HNMR鉴定。  相似文献   
106.
107.
手性恶唑硼烷结构与还原苯基乙基甲酮的对映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苯基乙基甲酮为还原底物, 研究了原地(in situ)制备的在3、4、5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手性1,3,2-恶唑硼烷催化剂的结构与不对称催化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催化硼烷还原反应中(CBS方法)、产物的构型和对映选择性主要受手性恶唑硼烷的4位取代基控制。  相似文献   
108.
钯催化α-炔醇立体专一合成α-(Z)-氯亚甲基-β-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叶香  李金恒  尹笃林  江焕峰 《有机化学》2003,23(11):1241-1243
首次在一氧化碳存在下,以仲丁醇和苯为混合反应溶剂,氯化钯和氯化铜为催 化体系催化α-炔醇羰基化,立体专一合成α-(Z)-氯亚甲基-β-内酯环。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双表面活性剂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混合物)分解法制备了不同原子比(nLa+nCo)/(nLa+nCo+nZr)和不同温度焙烧的系列介孔混合氧化物催化剂La-Co-Zr-O。运用XRD、N2吸附/脱附、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CO和C3H8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组分配比和焙烧温度等参数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比表面积和孔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108~266 m2·g-1)和分布集中的孔径(3.4~3.9 nm),Zr含量较高的样品比表面积较大。XRD结果表明,样品中的活性组分钴物种主要以Co3O4形式存在;XPS和H2-TPR结果表明,样品中可还原的晶格氧的数量、活动度以及表面钴原子浓度均与催化剂对CO和C3H8的氧化性能密切相关。原子比为0.5的样品中,较多的晶格氧易于在相对低温下还原;而原子比为0.7的样品表面钴原子浓度较高,这使得两样品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经650 ℃焙烧的样品仍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108 m2·g-1)和分布集中的介孔孔径(最可几孔径约3.8 nm),且催化活性下降幅度也很小,表明该系列介孔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抗烧结能力和介孔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总结和归属了(2H)-2-环已基-3,4二氢吡咯并[1,2-α]吡嗪-1-酮及其7个苯甲酰基衍生物和3个苯乙酰基衍生物在电子轰击电离质谱(EI-MS)中的主要裂解方式和特征,指明了主要碎片离子的来源和结构,这10个芳酰基衍生物质谱图中的主要碎片峰均来自麦氏重排和异构化后的α-裂解,由其裂解产生的m/z120和m/z163离子是该类化合物共同的特征离子;吡嗪酮苯甲酰基衍生物基峰为M-82,苯乙酰基类衍生物基峰为m/z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