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262篇
化学   2384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47篇
物理学   1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以N,N-二烯丙基-N-丁氧羰甲基氯化铵(DACBMAC)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聚(N,N-二烯丙基-N-丁氧羰甲基氯化铵)(PDACBMAC),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性能和抗菌机理。 结果表明,PDACBMAC对大肠杆菌的杀菌能力明显高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在剂量低于20 mg/L时,其杀菌能力稍高于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其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随特性粘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特性粘数为1.371 dL/g,剂量为30 mg/L时,杀菌率可达99.7%;其杀菌效果明显受pH值影响,在pH值为4.7~6.7时,杀菌率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6.7时,其杀菌率随pH值升高而降低。 浊度测定结果表明,PDACBMAC具有优良的絮凝除浊能力。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DACBMAC的抗菌机理是基于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芳香胺和酚溴化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  章荣立 《应用化学》2010,27(3):370-372
研究了在室温下,N-溴丁二酰亚胺对芳香胺和酚的溴化工艺,在CHCl3、EtOH或EtOH/CHCl3溶剂中,用等摩尔的N-溴丁二酰亚胺可将某些芳香胺和酚(考察了5种反应底物)选择性地一溴化,产率92%~98%,N-溴丁二酰亚胺和反应底物摩尔比为2∶1;某些芳香胺和酚被专一地二溴化(考察了5种反应底物),产率90%~97%。 反应无须催化剂,投料后室温搅拌,反应条件温和,产品只需过滤洗涤即可纯化,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93.
将半乳糖配基和组胺接枝到O-羧甲基壳聚糖合成了N-半乳糖-O-组胺酰化羧甲基壳聚糖,采用探针式超声法将其制备成pH敏感型纳米胶束,并采用透析法研究了该纳米胶束载药后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该纳米胶束在pH 7.4(正常组织pH值)时呈球形,平均粒径介于106.1~173.6 nm之间,而载药纳米胶束在pH 6.5(癌组织pH值)时强烈释放药物.该纳米胶束有望作为pH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94.
以苯(吡啶)乙/丙酮类化合物为原料, 经酯化、环化和缩合三步制得新型含吡唑环的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类化合物3a~3r, 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化合物3在400 mg/L下分别对水稻稻瘟病、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水稻稻瘟病, R1为甲基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时活性最好; 对于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 R1为苯基或甲基取代苯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其它化合物, R2为甲基的化合物杀菌活性优于R2为氢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研究聚苯乙烯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O2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PS)进行预处理, 再用Ar等离子体引发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其表面接枝聚合. 通过接触角(CA)及表面自由能(SE)分析, 探讨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对PS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 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动态接触角(DCA)分析, 比较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和接枝聚合前后PS的表面组成及表面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能成功地将NVP接枝聚合于PS表面, 接枝聚合后的PS表面由于极性高分子链和粗糙度的增加, 亲水性增强, 水滴易在其表面铺展. 由于接枝聚合后PS表面的高分子链在水中发生重构, 使后退角降低幅度较大, 接触角滞后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为引发剂, 以一次投料方式,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 通过控制单体配比, 实现产物中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在48%~63%之间可调. 采用FTIR, 1H NMR, 13C NMR和GPC技术对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组成、链序列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测试. 利用FOX方程计算的共聚物NPMI含量与1H NMR核磁测试结果一致. DSC和TGA测试的结果表明, 当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48%时, 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202 ℃提高到215 ℃, 5%热失重温度高于363 ℃, 所以三元聚合物是一种优异的聚合物耐热剂.  相似文献   
997.
以2-乙氧基乙胺和3-氯-1-丙醇等为起始原料, 经7步反应, 制备了N,N-二[二(3-甲氧基丙基)膦基乙基]-2-乙氧基乙胺(PNP5)盐酸盐, 其中关键步骤是后两步. PNP5盐酸盐的结构和组成通过IR, 1H NMR, 13C NMR, 31P NMR, 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  相似文献   
998.
江文辉  周亚平  唐瑞仁  李菲 《应用化学》2009,26(11):1305-1309
以分子氧(O2)为氧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研究了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乙酰丙酮亚钴(Ⅱ)体系对α-紫罗兰酮的催化氧化反应,分析了氧化产物,主要得到α-紫罗兰酮的烯丙位氧化产物5-氧代-α-紫罗兰酮,同时生成少量环氧α-紫罗兰酮及重排产物4-氧代-β-紫罗兰酮和环氧β-紫罗兰酮,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MS和EA等手段得以表征;为了提高5-氧代-α-紫罗兰酮的选择性和催化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优化了催化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当反应温度为70 ℃,氧气压力为1.0 MPa,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和乙酰丙酮亚钴(Ⅱ)用量分别为α-紫罗兰酮的25%和1.0%,反应10 h,5-氧代-α-紫罗兰酮的产率达53.4%,反应转化率达95.0%以上,平行实验表明,实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9.
马强  王超  白桦  王星  董益阳  武婷  张庆  王军兵  唐英章 《色谱》2009,27(3):283-287
建立了化妆品中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水溶性化妆品样品以水为提取溶剂提取,样品提取液经高速离心处理后,上清液过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脂溶性化妆品样品用二氯甲烷和水混合溶剂进行液-液分配萃取。NDELA经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150 mm×2.1 mm,3 μm)分离后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串联质谱定性及定量分析,以d8-NDELA为内标定量。NDELA的方法定量限为50 μg/kg;在50-250 μg/kg的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9.1%~98.2%,日内精密度均小于9%,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1%。该方法能够满足化妆品中NDELA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张龙  尹静波  李然  李长海 《化学通报》2000,63(8):42-44,53
异构烷烃与烯烃的烷基化是炼油装置制备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的重要途径.目前传统工艺仍使用矿物酸如硫酸或氢氟酸作催化剂,由于该工艺存在着产物分离困难、设备腐蚀严重及环境污染问题,从60年代起国内外开始致力于新型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报道的有离子交换树脂[1]、分子筛催化剂[2]及SO=4/MxOy型催化剂[3]等,在分子筛催化剂中已报道的有立方沸石[4]β-分子筛[5]、ZSM系列[5]、分子筛[5]、蒙脱石[5]及MCM-22[6]等,这些催化剂的共性是催化活性较高,但失活较快.目前对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的立方沸石体系,而六方沸石催化剂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