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7篇
  免费   1835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化学   8979篇
晶体学   479篇
力学   1284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289篇
物理学   396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321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735篇
  2019年   513篇
  2018年   432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940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805篇
  2010年   709篇
  2009年   717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804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52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6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杨勇  李骏 《电化学》1996,2(4):363-371
贮氢合金材料电化学与表面性能的研究进展①杨勇李骏林祖赓(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对地球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便携式电器(如移动电话,摄像机与笔记本电脑等)对电池的需求也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2.
氧化铈和氧化镧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阐述了稀土元素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意义,讨论了氧化铈和氧化镧的催化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汽车尾气净化普遍使用铂铑基贵金属三元催化剂。为了解决Pt,Rh的供需矛盾,应用稀土(氧化铈和氧化镧)作为添加剂,降低Pt,Rh用量、扩大Pd基催化剂应用是研究开发的热点。据研究,氧化铈和氧化镧催化作用机制主要是提高活性涂层的催化活性,自动调节空气燃料比和助催化作用,并能提高载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性能。影响氧化铈和氧化镧催化性能的因素主要为共助作用、添加方法、ZrO2,CuO,AgO等其他氧化物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中顺铂-DNA模型分子的选择性插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包裹和控制释放是药物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表明:顺铂-DNA模型分子cis-[Pt(NH3)2(5′-GMP)2](5′-GMP 5′-单磷酸鸟苷)可插入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Zn0.68Al0.32(OH)2](NO3)0.32·mH2O。但另一种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iAl2(OH)6]Cl·H2O由于其阳离子层中正电荷密度较高、阳离子层与层间阴离子之间静电作用较强,因而顺铂-DNA模型分子不能通过离子交换方式插入其层间。光谱数据证实插入层间的顺铂-DNA模型分子结构不变。这可能为铂-DNA分子的传递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聚氯乙烯接枝丙烯酸稀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无机稀土有机化后与聚氯乙烯(PVC)进行接枝共聚。探讨了氧化稀土与丙烯酸反应、PVC接枝丙烯酸稀土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定性表征,用微量热天平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丙烯酸稀土接枝共聚后的PVC,其耐热分解性能和韧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The potential approaches for third-party assessment of reference material producers are revisited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Reference Materials (RM) Unit of the Institute for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Measurements (IRMM) to obtain accreditation to ISO Guide 34 and ISO 17025 are described. Accredit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Unit as all matrix RM activities of the institute are concentrated there. A managemen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at allows sufficient flexibility to be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RMs while being precise enough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ISO Guides 30, 31 and especially 34 and 35. Accreditation was achieved in 2004 with independent scopes for testing and RM production and was confirmed and extended in 2005. The key aspects of the RM Unit's management system for RM production are presented. Presented at BERM-10, April 2006, Charleston, SC, USA  相似文献   
106.
107.
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的制备、表征和气体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以TiO2为过渡层的硅藻土-莫来石陶瓷膜管基底上,制备了组分不同的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聚酰亚胺是利用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2,4,6-三甲基-1,3-苯二胺和3,5-二氨基苯甲酸在溶液中进行亚胺化完成的。采用FT-IR、TG/DTA、DSC、SEM、BET和气体渗透测定对膜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通过支链上的羧酸基和SiO2相键连织构成了具有规则孔道的空间网状结构,并且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减小;杂化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有机无机兼容性;相对于聚酰亚胺膜,杂化膜对H2、CO2和H2O与N2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分离性,SiO2含量为25(wt)%的杂化膜对H2/N2、CO2/N2和H2O/N2的分离因子分别达到55.9、31.1和42.8。  相似文献   
108.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haracterize some raw materials used for ceramics material production. Five samples of clay have been analyzed. It has been carried out a patterned sampling in a quarry in Rosarno (South Italy). Chemical-physical properties on clay samples are determined. Test pieces have been prepared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fter firing are determined by DSC thermal analysis, XRD analysis and X-ray fluorescence.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e high amount of Fe2O3. The mixture principally contains quartz, illite and oligoclas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e colour and the shape after firing: predominant colour is red. In this case the clay has been used in mixtures covered with glazes. The colour of internal clay is hidden by opaque of glazes. The analysed raw materials can be used in a slip for single fired red tiles. The A2sp clay produces best ceramics at 1000°C.  相似文献   
109.
Sm2Fe17合金的氢化-歧化过程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X)等手段重点研究了Sm2Fe17合金在氢化-歧化过程中的相组成、相的变化以及微观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在0.1MPa的H2气氛下,Sm2Fe17合金首先吸氢;400℃时合金出现部分脱氢现象;在T≥500℃逐渐开始歧化为SmHx和α—Fe,同时生成了大量的微晶或非晶组织;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中的微晶非晶逐渐晶化,750℃时晶化完全,晶粒长大至20~100nm。通过对Sm2Fe17合金的氢化一歧化过程研究,建立了该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0.
氯化钠在球形纳米氧化铈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水合碳酸铈为原料, 以氯化钠作为助磨剂和阻聚剂, 采用机械活化法制备了球形纳米氧化铈, 用XRD法研究了水合碳酸铈与氯化钠质量比、球磨时间、煅烧温度对CeO2粉体晶粒度的影响, 用TEM对最终产物粒子进行形貌观察. 结果表明: 在碳酸铈的球磨过程及其随后的煅烧过程中, 氯化钠的存在起到了很好的助磨和阻聚作用, 所得CeO2为类球形粒子, 分散性较好, 晶粒度约为30~5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