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7篇
  免费   979篇
  国内免费   728篇
化学   6612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431篇
综合类   104篇
数学   369篇
物理学   378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573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611篇
  2008年   554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Residually compressed films and coatings are susceptible to buckle delamination. The buckles often have linear or telephone cord morphology. When the films are brittle, such buckles are susceptible to the formation of ridge cracks that extend along their length, terminating close to the propagating front. The ridge-cracked buckles are invariably straight-sided (not telephone cord) and differ in width. Buckle delaminations of this type occur on flat and curved substrates: having greatest technological relevance in the latter. They occur not only in single layer films but also in multilayers, such as thermal barrier systems.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cs of ridge-cracked buckle delaminations for multilayers on curved substrates serves two purposes. (a) It allows the prediction of buckle delamination and spalling for technologically important systems. (b) It provides a test protocol for measuring properties such as the delamination toughness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stresses in the layers. Both objectives are addressed in the article: the latter by devising an inverse algorithm.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gorithm is demonstrated for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on planar glass substrates and a thermal barrier multilayer on a curved superalloy substrate.  相似文献   
992.
两相流显微PIV/PTV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个能同时测量两相流中两相速度和细颗粒尺寸分布的显微PIV/PTV系统,其硬件系统包括大功率连续激光器、显微镜、高速摄像机;软件系统由改进的球形颗粒图像识别算法、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各种先进的PIV/PTV算法组成。其中改进的圆弧识别算法能够进行更准确地进行曲线分割而能对充满噪音并相互重叠的颗粒图像给出较好的识别结果。应用该PIV系统,可以在微秒和微米数量级上捕获细颗粒/气泡图像,并能较准确地同时得到两相速度、颗粒尺寸和浓度分布。对焚香可吸入颗粒物进行了速度和尺寸的同时测量,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In this paper, a novel strategy with a new growth mechanism for fast and large‐scale growth of Au long nanowires on high‐curvature SiO2 nanospherical surfac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ynthesis includes three steps, i.e., amino modification of SiO2 nanospheres, Au seed loading on aminated SiO2 nanospheres and subsequently, Au seed‐mediated nanowire growth on SiO2 nanospheres. The prepared Au nanowires (Au NWs) (exhibit long length, high aspect ratio, and good flexibility, and can naturally form the dense nanowire film, which is promising as a stable conductive electrode.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synthetic conditions such as reactant feeding order, Au seeds and SiO2@Au seeds on the morphology of Au nanostructures (nanowires, nanoteeth, and nanoflow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Au seeds and high‐curvature SiO2 nanospherical surfaces ar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preparation of Au NWs and nanowire films. The different growth mechanisms for Au NWs and nanoteeth have been proposed and discussed. Moreover, the novel nonenzymatic H2O2 sensor based on Au NWs exhibits much enhanced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er sensitivity, stability, and selectivity, wider linear range and lower detection limit, compared with that of Au nanoparticles‐based H2O2 sensor.  相似文献   
994.
红外无损探测中多宗量多热源反演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广  屈惠明 《物理学报》2015,64(10):108104-108104
为研究红外无损探测稳态多热源反演逆问题, 建立不同形状的均质与非均质稳态热传导模型, 其中内热源个数、位置、强度、面积均为未知项. 基于数值算法中有限元算法对模型进行离散分析, 化简有限元矩阵方程, 最终转化为对Ax = b高度欠定方程的求解. 首次利用分段多项式谱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处理内热源逆问题, 并对算法进行改进, 有效改善了该算法在处理多热源反演时存在的严重的热源叠加效应. 根据反演出的内热源信息, 利用有限元算法计算重构出整个模型内所有节点的温度分布. 运用数值仿真Comsol软件和具体实物实验对算法进行有效性评估, 并验证算法在不同热传导模型中的表现. 结果表明, 算法能够准确反演出多热源各参量信息, 在非均质材料模型中仍能准确地反演出热源项, 并有效重构出模型内温度场. 该算法可应用于材料无损检测及人体红外医学成像等领域.  相似文献   
995.
倪莉  陈世瑜  吕钊  吴小培 《应用声学》2015,23(5):1689-1692
基于生物电的人-机交互(HCI)技术作为特殊场景下常规人-机交互方法的一种补充,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解决基于生物电的HCI系统中多用户通信问题,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主要由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信息生成/处理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三部分组成,用以实现多用户间使用眼电信号(EOG)进行无线信息交互。在实验室环境下,眼电信号有效检出率98.2%,传输距离在无遮挡、无路由的情况下可达到70m。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识别率高、稳定性好、配置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当前的物联网环境下,各个智能网络的数据库的使用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生产商的数据库中的异常数据标准也不同,这就使得传统的以模式识别为基础的网络数据库异常检测方法在进行异常阀值设置时,无法形成统一标准,数据库数据量庞大且存在无序性,无法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提出基于混沌特征分析算法的物联网环境下的差异网络数据库异常数据检测方法。依据混沌特征分析相关理论构建物联网环境下的差异网络数据库模型,构建一种异常数据的偏差函数,对不同数据库下的异常数据进行偏差统计,通过对偏差函数的统计结果进行最小值求解,根据求解描述最小化的阀值请求,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差异网络数据库异常数据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异常数据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郝绍杰  何鹏  朱伟峰 《应用声学》2015,23(7):2535-2537, 2541
为满足数字式测向接收机对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需求,研制了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该平台基于ADC12D1800RF模数转换器实现了两路1.35GHz中频信号的带通采样,以Xilinx公司V7系列FPGA为数据处理器,采用高速DDR3作为存储设备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问题,并通过高速串行接口(GTX/SRIO)实现了大容量数据的实时传输。该平台的测试结果为:1.8GHz采样率时有效位数大于8bit,DDR3存储器的工作主频可达1333MHz,GTX接口在10Gbps速率下工作时,其误码率小于10-9,上述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以高速、准确地实现信号采集、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98.
杜劲松  高扬  毕欣  齐伟智  黄林  荣健 《物理学报》2015,64(3):34301-034301
微波热致超声成像技术通过向物体发射微波脉冲, 导致物体吸收电磁波温度迅速升高, 产生瞬时压力波, 从而激发产生超声波信号, 通过传感器对产生的超声波信号进行采集并成像, 最终还原了反映物体吸收电磁波能量特性的图像, 由于此方法兼具了微波成像的高对比性和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特点, 理论上验证了热声成像技术对早期乳腺肿瘤检测的可行性. 本实验兼顾系统成像深度和分辨率, 采用S波段的微波脉冲信号源对物体进行辐射, 利用圆形扫描方式对待测物体进行检测, 同时为了更好的验证成像性能, 本实验同时使用了肿瘤仿体及实际生物组织进行成像实验. 通过实验分析, 验证了该系统对肿瘤仿体和生物组织检测的有效性, 以及系统的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特性, 为早期乳房肿瘤检测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背景最佳滤波尺度的红外图像复杂度评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旺  梅风华  陈国军  邓喜文 《物理学报》2015,64(23):234202-234202
提出一种基于背景最佳滤波尺度的红外图像复杂度评价准则来解决传统方法评价背景效果较差的问题. 同时, 这种方法还可以为红外图像滤波提供最佳高通滤波尺度信息, 从而对红外图像进行性能最佳滤波. 首先, 生成高斯仿真目标并与红外图像进行融合, 获得包含仿真目标及真实红外背景的图像. 然后, 在不同高斯滤波尺度下对图像滤波, 并计算滤波后仿真目标的信噪比. 最后, 取滤波后目标信噪比最大时的滤波尺度作为背景最佳滤波尺度, 使用该尺度可评价红外图像的复杂度. 另外, 本文还使用数学模型推导了红外图像最佳滤波尺度, 得出最佳滤波尺度的数学表达式. 大量实验表明: 1) 本文推导的最佳滤波尺度数学表达式与实验曲线吻合. 2) 这种方法在评价红外图像复杂度方面比传统的基于信息熵的方法效果要好很多. 并且这种方法获取的红外背景复杂度为滤波最佳尺度, 可以直接利用这项指标对图像进行最佳滤波从而更好地检测弱小目标. 3) 仿真目标尺度越大, 最佳滤波尺度也会相应增大. 因此, 在评价图像复杂度时, 应使用相同尺度的仿真目标, 不同图像之间才具备可比性. 同时, 最佳滤波尺度与仿真目标的强度无关. 4) 本文算法使用的滤波器宜用高斯及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实现. 5) 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分析红外视频的复杂度, 并且可以通过复杂度的变化分析图像内容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00.
徐世龙  胡以华  赵楠翔  王阳阳  李乐  郭力仁 《物理学报》2015,64(15):154203-154203
量子雷达散射截面是描述光量子态照射下目标可见性的重要参数. 本文对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推导进行了扩展, 使其可以应用于非平面凸目标的QRCS计算. 针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以及密排六方三种金属原子晶格所构成的目标的量子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不同的原子排列方式下, 目标QRCS主瓣基本不变, 而量子旁瓣在原子排列稀疏的目标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