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化学   188篇
物理学   3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阎存仙  刘洪霖 《化学学报》1985,43(4):322-326
本文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测得了气态肼的内层电子能谱、Auger电子能谱和价带电子能谱,对其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又采用了不同能量的X射线为激发源,对比了Mg Ka 和 Zr M:价带能谱,定性地获得了肼的分子轨道的组成。本文对肼电子能谱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用从头计算法给出了分子轨道波函数的成分,并指认了能谱,实验结果和计算值之间的一致性很好。  相似文献   
82.
作为系统研究大环硫氮杂冠醚结构的一部分, 合成了1,4,10,13-四硫-7,16-二氮杂环十八冠醚的硝酸盐[H2(C12H26N2S4)(NO3)2]1和镍配合物[Ni(C12H26N2S4)Cl2·4H2O]2,并测定和计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P21/c,a=7.936(5), b=8.866(7), c=14.756(5)埃, β=95.33(4)°, V=1033.7埃^3, Z=2,Do=1.45g·cm^-^3, μ=43.7cm^-^1, F(000)=480, 最终偏离因子R=0.059, Rw=0.059。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6.941(4), b=9.862(3), c=16.507(3)埃,α=98.78(2), β=95.52(3), γ=93.48(3)°, V=1108.3埃^3, Z=2, Dc=1.58g·cm^-^3,μ=14.9cm^-^1, F=(000)=556; 最终偏离因子R=0.060, Rw=0.065。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1与自由配体L相比较, N原子的构型变化最大, 在氯化镍配合物2中, 四硫二氮大环发生严重扭曲, 其中四个S和两个N原子在Ni原子周围形成八面体配位, Ni-N距离从2.109到2.140埃, Ni-S距离从2.370到2.435埃。同时, 量化计算结果说明, S、N原子与Ni^2^+本位时均为电子授体, 且S对Ni^2^+的授电子能力, 似略大于N原子。  相似文献   
83.
84.
《Composite Interfaces》2013,20(7):525-535
Reaction of herring-bone graphitic carbon nanofibers (GCNFs) containing surface-bound acid chloride functional groups with 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 (APTES) leads to amide condensation and formation of carbon nanofibers surface-derivatized with pendant Si—OEt and Si—OH functional groups, GCNF-[C(O)NH(CH2)3Si(OEt)(OH)2] x . Addition of these GCNFs containing covalently bound 3-amidopropylsilyl linker molecules to silica sol-gel formulations gives GCNF/silica xerogels as dry black powders. Covalent binding of the linker molecule across the GCNF/ceramic interface is indicated by intermediate formation of especially stable GCNF/silica sol dispersions and the isolation of uniformly black GCNF/silica xerogel powders. SEM micrographs reveal excellent wetting of the carbon nanofiber surface by the silica xerogel matrix, and the presence of amido-carbonyl groups is confirmed from infrared spectral data. TGA plots show mass losses consistent with dehydration of the gel matrix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linker molecul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85.
86.
铅锑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膜I.早期阳极膜生长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舫  陈霞玲 《化学学报》1985,43(4):333-339
本文用线性电位扫描法(20mV.s-1),自I.2V(vs.Hg/Hg2SO4)扫描至-1.2V,研究了三种铅锑合金在3.5MH2SO4溶液中(30℃),经一定时间(60,600,1200,)和240Os)1.2V阳极极化形成的阳极膜,该阳极膜的主要成分可能是PbO.PbSO4,其表面为PbO2.本文摊导出与实验一致的此种阳极膜的生长学方程式,并利用该式测得氧原子在阳极膜中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87.
用稀土离子诱导位移和顺磁弛豫时间测定等NMR方法研究了稀土柠檬酸配合物在pH 7.4的溶液中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稀土离子通过3-羟基和3-羧基与柠檬酸配体形成1:2的配合物, 两个端羧基没有参与配位。通过计算稀土离子和柠檬酸配体中各个碳原子间的空间距离的相对比, 建立了稀土离子与柠檬酸配体配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8.
庞志成  汪尔康 《化学学报》1996,54(3):285-29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将阻抗谱技术应用于液/液界面电化学领域时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四电极系统中液/液界面交流阻抗的表达式。从理论上分析了电解池参数和仪器输入参数对所得交流阻抗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王一波 《化学学报》1996,54(12):1165-1169
在MNDO-PM3方法优化的分子结构基础上, 用Hartree-Fock/6-31G从头计算法研究了D2点群手性C~7~6稳定结构的分子静电势, 获得了过C~7~6对称中心的三个正交平面XY, XZ和YZ上的平面静电势图和径向静电势图, 并与C~6~0和C~7~0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0.
王泽新  张文霞  刁兆玉  李文华  郝策 《化学学报》1997,55(12):1158-1164
本文构造了H-Ru相互作用的五参数Morse势,用经典的对势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在Ru(0001)和Ru(1010)面上的吸附和扩散,得到了氢原子在两个表面上的吸附位、吸附几何、结合能及本征振动等数据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研究了两个体系的吸附扩散势能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