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40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8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曙红Y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pH 2.53的介质中,曙红Y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从513nm红移到529nm,曙红Y荧光光谱发生显著变化,最大发射光波长540nm(最大激发光波长308nm)荧光猝灭,其猝灭程度与BSA含量成正比,线性范围0-2.5mg/L ,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2.8μg/L(3σ)。作者研究了反应条件、干扰物质及进行了样品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2.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THC)与盐酸依利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IHC)两种喜树碱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 BSA)的相互结合反应. 实验表明喜树碱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比1∶1牢固结合, 25 ℃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分别为: K0,THC=7.73×105 L•mol-1, K0,IHC=4.73×105 L•mol-1. 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 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喜树碱类药物)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 rTHC=3.75 nm, rIHC=3.08 nm, ETHC=0.26, EIHC=0.51. 并研究了五种离子对喜树碱类药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毛细管电泳应用于测定牛血清白蛋白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红  屈锋  徐建栋  邓玉林 《色谱》2008,26(4):473-477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脂质体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氧化指数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冷冻干燥的脂质体稳定性更好;毛细管电泳表征脂质体的电荷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脂质体在pH 5.0~8.0的条件下呈电中性。在pH 7.0的条件下,以各种浓度的脂质体混悬液为电泳缓冲液,以0.8%二甲亚砜(DMSO)为内标,随着缓冲液中脂质体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2.4 mg/mL,BSA的有效淌度从-2.232×10-4 cm2·V-1·s-1变化到-3.046×10-4 cm2·V-1·s-1;结合Scatchard分析,测得BSA与脂质体的结合常数为2.522×103(g/mL)-1。该方法简单、快速,为研究蛋白质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4.
酸性棕SR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Britton-Robinson酸性缓冲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能使酸性棕SR(ASR)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比ASR红移165 nm。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并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蛋白的新方法。λ=610 nm时,εBSA=6.23×104 L·mol-1·cm-1,εHSA=7.23×104 L·mol-1·cm-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91.0 mg·L-1,人血清白蛋白(HSA)在0~95.2 mg·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分别为BSA:5.72 mg·L-1,HSA:5.15 mg·L-1。对6个人血清蛋白总量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8%~4.4%,回收率93.6%~109.1%,并对5只小白鼠的血清蛋白总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05.
三苯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苯基锡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三苯基一氯化锡(TPTCl); 牛血清白蛋白(BSA); 光谱  相似文献   
106.
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组成对BSA通透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楠  田丰  刘圣军  杨健  陈世谦  赵永亮 《化学学报》2007,65(24):2952-2958
对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双向通透性能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初步研究, 并初步考察了微胶囊的组成成分及海藻酸钠、壳聚糖的溶液浓度对BSA通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在pH 1.5~2.0时通透性减弱, pH 6.8时通透性增强, 且海藻酸钙微胶囊通透性大于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 海藻酸钙-壳聚糖微胶囊中壳聚糖浓度越小, 通透性越好; 海藻酸钠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刘敏  朱兰英  曲秀葵  孙德志  林瑞森 《化学学报》2007,65(16):1555-1560
在298.15 K下利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研究了丹皮酚(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 Pae)及其两种同分异构体(2'-羟 基-5'-甲氧基苯乙酮, Hma; 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 Ac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缓冲溶液(pH≈7.0)中的相互作用. 从药物分子在蛋白质分子上有多种类型相互独立的结合位点的假定出发, 应用Langmuir吸附模型对这三种同分异构体与 BSA 相互作用的量热数据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有两类结合位点存在, 同时计算出了两类结合模式的结合常数、焓变、熵变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等热力学数据. 这两类结合主要以焓驱动为主, 并且在同一类结合位点上, Pae, Hma以及 Ace与BSA结合过程的焓变绝对值依次减小, 这主要是由于客体分子苯环上取代基的相对位置不同而引起热力学数据的差异. 圆二色谱研究表明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加入均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 说明这种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相互作用既包含结合反应也包含小分子诱导BSA分子部分结构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8.
光谱法研究甲氨喋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甲氨喋呤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猝灭结果,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并据此确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9.
报道了一种纳米金合成的新方法。采用葡萄糖还原氯金酸,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5~35 nm,且高度分散的纳米金溶胶。分别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用葡萄糖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最优条件为:pH=5.0,葡萄糖∶Au=35,反应温度100℃,pH值在加入葡萄糖后再予以调节。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确定偶联最小蛋白用量为5μg/mL,并在该最小用量的基础上成功制得了BSA-纳米金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0.
The key intermediate NH2-Ile-Thr(Bzl)-Asn-Cys(Bzl)-Pro-COOH of Atosiban was prepared from N-Boc-S-Bzl-cysteine by the stepwise lengthening of the chain according to the repetitive N,O-bis(trimethylsilyl)acetamide/N-hydroxysuccinimide ester (BSA/NHS) strategy. This synthetic route required no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and can be readily performed, yielding a highly pure pentapeptide comp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