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742篇
晶体学   7篇
数学   132篇
物理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0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两个历史阶段对比研究了不同收入来源对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陕西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且其重要程度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其他来源的收入对居民收入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通过建立GM(1,1)新陈代谢模型群,对陕西城镇居民未来几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薪收入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02.
基于蚁群算法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利用灰色GM(1,1)模型、GM(1,1)优化模型和新息GM(1,1)模型建立三个单项预测模型,进一步建立了组合灰色预测模型,组合模型的权系数利用蚁群算法确定.最后给出了一个我国人口数量组合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要优于传统组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03.
甲型H1N1流感传染人数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我国甲型H1N1流感传染人数的预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GM(1,1)模型和1阶残差修正模型GMε(1,1),并分别作了精度分析研究了GMε(1,1)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临界值和有效域概念.用MATLAB确定了模型参数及模型预测值.  相似文献   
904.
Summary: The possible oligomerization of 1,1-diphenylethylene (DPE) in the end-capping reaction of poly(styryl)lithium (PSLi) was studied in hydrocarbon solvents using excess DPE (≤16 mol-eq); the effect of addition of THF (30 mol-eq Lewis base) and extended times of reaction (8-24 h)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olymers was made by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 NMR) and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MALDI- TOF mass spectrometric results revealed the absence of DPE oligomerization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905.
为了提高GM(1,1)模型对随机振荡序列的拟合和预测效果,提出了先将原始振荡序列变为单调增长序列,再对单调增长序列进行几何平均生成交换,然后建立GM(1,1)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方法能够提高GM(1,1)模型的拟合精度,可以用于随机振荡序列的建模,从而扩大了GM(1,1)模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06.
借助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2004-2010年肺结核发病率进行研究,建立不同维度的静态GM(1,1)模型与动态等维递补灰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模拟和预测.针对新疆肺结核疫情发病率数据,探索建立新疆肺结核疫情传播预测模型,为肺结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7.
基于残差修正的非等时距GM(1,1)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很多预测案例中历史数据序列非等时距的特点,构建了非等时距的GM(1,1)预测模型,将序列的时间间隔作为乘子嵌入模型中,同时通过动态采用最新分量作为初始值、动态优化背景值和累积残差修正等方法,解决了非等时距预测模型长期预测精度不易控制的难题.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发动机油液监测数据预测中,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08.
通过一定的分子设计,利用一种全新的双酚单体(4-氯代苯基对苯二酚)和含有联二萘结构的双氟三聚体(BNDIF)经一步法合成环状齐聚物,制得了一类含有氯代苯基侧基和联二萘结构的新型聚芳醚酮类刚性大环;并通过氯苯基的催化偶联反应得到了该类刚性大环的二聚体(一类含有2个联二萘结构的新型结构双环齐聚物).利用MALDI-TOFMS和1HNMR及H-HCOSY分析,证明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09.
分子印迹整体柱在高效液相色谱和电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常规不锈钢色谱管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5S,11S)-特罗格尔碱(S-TB)的印迹整体柱。考察了流动相中添加不同量的醋酸和水对分离的影响,结合台阶梯度洗脱模式在S-TB整体柱上实现了对TB消旋体的快速分离。另外,以碱性单体2-二甲基乙基胺甲基丙烯酸酯(DAMA)为功能单体,在毛细管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毛细管分子印迹整体柱,用于在毛细管电色谱(CEC)中对消旋体1,1′-联-2-萘酚(BNL)进行手性分离。结果表明,以AMA为功能单体可以制备其他酸性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而扩大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在CEC分离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10.
The electron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1,1-diamino dinitroethylene crystal have been studied by the DFT method with B3LYP function. The calculated crystal energy is -05.81 kJ/mol,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reference value. The frontier bands are quite flat,indicating that the molecular states are hardly perturbed by the crystalline environ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ic charges determines that the molecules pack through head-end to form wave-shaped layers with extensiv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within the layers and ordinary 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ayers. Judged by the value of band gap of 4.0 eV,it could be predicted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DADNE is between the semiconductor and insulator. The frontier orbital consists of atomic orbitals of C-NO2 group,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s a stronger conjugation among the molecules and that C-NO2 is the region with high reactivity. The population of C-NO2 bond is much less than those of all the other bonds and therefore the detonation is initiated by the breakdown of this b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