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4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化学   2237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175篇
综合类   234篇
数学   1605篇
物理学   149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东南部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岩,有多种次火山花岗岩类与火山岩共生。本文论述这些次火山花岗岩类的地质背景、特征和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亚麻等麻类纤维与乙烯基类单体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乙烯基类单体与亚麻、大麻、苧麻等麻类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已得到关注。本文着重总结接枝的引发方法,包括:1.辐射引发接枝;2.光引发接枝;3.Ce(Ⅳ)离子引发接枝;4.锰盐引发接枝;5.V(Ⅴ)离子引发接枝;6.Fenton's 试剂(Fe~(2+)-H_2O_2)引发接枝;7.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接枝。上述各类引发体系及接枝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表征均在本文中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3.
乙内酰脲法合成外消旋萘普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艾希  赵海涛 《合成化学》1998,6(1):75-77,74
研究了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经乙酰基化、Bucherer-Berg's反应、N-甲基化和催化氢解等反应制得外消旋体萘普生1。通过^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中间体和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选用不同醚类结构做溶剂加热回流Ti(OBu)_4-AIEt_3催化剂,并采用非溶剂聚合方法进行乙炔聚合发现,所得HPPA膜的强度和电导率都有了较大提高。其中直链醚制得的PA膜强度(抗张强度大于100MPa)和空气稳定性比用环醚得到的PA膜高得多,但用前者时的乙炔聚合速率远低于后者。两体系得到的HPPA膜的碘掺杂电导率值相近(~10~3S/cm),拉伸后可达10~4S/cm量级。SEM、TEM及IR光谱的结果表明,不同醚制得的PA膜的纤维束直径及顺式含量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5.
106.
氧化还原酶催化合成芳香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概括了近年来以典型的氧化还原酶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大豆过氧化物酶和漆酶等催化合成苯酚,双酚,蒽醌类聚合物,苯胺类聚合物,聚苯醚等聚芳香族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多酶法与化学酶法的酶促合成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7.
超声波作用下5, 5-二取代乙内酰脲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记太  王树  李立军 《有机化学》1995,15(5):558-560
本文以氰化钠水溶液、碳酸铵和相应的醛或酮为原料, 于25℃~45℃超声波作用3~4h合成八种5, 5-二取代乙内酰脲, 收率30.1~100%。与传统方法比较, 反应时间缩短, 产品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8.
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多个系列的类钙钛石(A2BO4)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系统地研究探讨了该类催化剂的晶体与光谱结构、缺陷结构、对NO和CO等小分子的吸附性能、对氧的吸脱性能及氧化还原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考察了上述多个系列催化剂对NO直接分解和CO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发现Ni系A2BO4复合氧化物是NO直接分解的高活性催化体系, 特别是LaSrNiO4-λ催化剂具有很高NO的分解活性, 其活性高于文献报道Y-Ba-CuO/MgO的和Co系ABO3催化剂. 同时发现LaSrCuO4-λ具有较高的CO还原NO催化性能. 提出了在类钙钛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分解和还原反应统一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 并比较了两个反应的异同点, 确认了氧空位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 并较深入的探讨了取代效应、过渡元素、稀土元素和结构效应对NO分解和CO还原NO反应的影响机制. 本文分析总结了作者在类钙钛石(K2NiF4)结构复合氧化物的固态物化性质及对 Nox消除反应的催化性能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9.
0 引言 继碳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1992年R.Tenne等首次在Nature上发表了具有类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的WS_2,开创了非碳无机类富勒烯(Inorganic Fullerene-like,简称IF)纳米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由于具有与富勒烯碳或碳纳米管相类似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共沉淀水热法制备了镍铝铈三元复合层状氢氧化物.详细探讨了合成体系pH值、Ce/Al比及陈化条件对合成产物物相的影响;通过XRD,ICP,TG-DTA手段研究了合成物物相、组成及热行为.考察了以合成物为前驱体经焙烧后转化为镍铝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催化消除NO反应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镍铝铈三元复合层状氢氧化物的适宜条件是:M2 /M3 =2,Ce/Al=0.07~0.75,pH=5.5~6.9,水热处理条件为110℃,5 h;在pH=5.5~6.9条件下,合成原料配比不同,产物物相相同,但组成不同;合成物热稳定性较差,在T=100~400℃之间,层间吸附水及层间平衡阴离子NO3-脱去,转化为复合氧化物,将此氧化物应用于NO消除反应中,表现出高的低温活性,400℃进行反应,NO转化率达95%,N2选择性几乎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