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3064篇
化学   5722篇
晶体学   73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195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37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CeO2/Y分子筛和MFe2O4(M=Ni,Co,Zn)为载体,制备Au/CeO2/Y和Au-MFe2O4负载型金催化剂.用CH4做还原剂,考察了它们在有氧条件下催化还原NOχ的活性.结果表明:在Au-Y中引人助剂Ce,使得Au/CeO2/Y的催化活性高于Au/Y;Au-CoFe2O4的催化活性高于Au-Fe2O3,反应温度为300℃时,NOχ在Au-CoFe2O4上的转化率达到39.70%.  相似文献   
92.
用分子沉积自组装作制备了阳离子化和阴离子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自组装膜;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离子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单层及多层自组装膜的形貌结构与自组装膜的活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阴离子化的辣根过氧化物酶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比较粗糙,均方根粗糙度(RMS)及酶分子粒径较大,且组装膜的活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93.
Phenylsulfonic acid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silica was synthesized by condensation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with phenyltrimethoxysilane, and then sulfonation using 30% fuming sulfuric acid. The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FT‐IR, DSC, XPS, TEM an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measurements. DSC revealed that sulfonic acid group of the catalyst was decomposed at 354.8°C, indicating that the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XP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silicon species on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 was evaluated using transetherification of alcohols with dimethoxymethane. It was found that among primary alcohols, the selectivities of the two long‐chain alcohols for n‐dedocanol and n‐tetradecyl alcohol were higher than 97.0% at the conversions of 43.6% and 65.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selectivities of the short‐chain alcohols except for n‐hexanol were less than 90.0% at the conversions of over 80.0%. Due to steric barrier, the secondary alcohols such as iso‐butanol and cyclohexanol afforded conversions of 79.4% and 60.5%, and the selectivities of the two alcohols were more than 90.0%. The sequence in conversion of the substituted phenols is as follows: p‐nitrophenol>p‐fluorophenol≥p‐bromophenol>p‐cresol>m‐cresol.  相似文献   
94.
N-茄呢基胺类糖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瑾  刘蕾  宋金勇  王超杰 《有机化学》2004,24(12):1601-1605
在氢氧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将化合物2-N-茄呢基胺基苯甲酸(3)和N-茄呢基己二酰胺酸(6)分别与O-乙酰基溴代葡萄糖、O-乙酰基溴代半乳糖、O-乙酰基溴代乳糖和O-乙酰基溴代麦芽糖反应制得对应的糖酯4a~4d和7a~7d,由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了8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6个化合物(4a,4d和7a~7d)在三种癌细胞模型上进行了一些初步体外生理活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95.
吉西他滨是临床一线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但其4-位氨基(N4)易与脱氧胞苷脱氨酶(CDA)作用而失活,导致代谢稳定性差,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以吉西他滨为起始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N4保护的脂溶性吉西他滨衍生物(3a和3b),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3a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均强于临床药物吉西他滨(P<0.05)。酶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3a几乎不受CDA影响,代谢稳定性显著高于原药吉西他滨。  相似文献   
96.
分子诱导效应指数与链烷烃的沸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团的诱导效应指数,首次提出了分子的诱导效应指数的概念,并定义了 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NC=(MIs,N/MIb,N)·N,式中MIs,N,MIb,N分别为直链和支 链异构体的分子诱导效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链烷烃的沸点Tb(℃)与NC关系是 :1n(806.5-Tb)=6.9824-0.11431NC^2/3  相似文献   
97.
薄层扫描法测定冬眠过程中刺猬活性组织酶的周期变化冯金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孙金生(天津水产研究所天津300221)1前言为了跟踪观察刺猬在冬眠过程中体内乳酸脱氢酶的周期性变化,利用薄层扫描仪测定了其相关的组织同工酶的差异。实践证明,此法简...  相似文献   
98.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五大化学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之一,是化学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是一种相对较新且重要的聚合物合成技术和方法,针对目前《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教学比较薄弱的现状,从教学的角度探讨了活性聚合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本质和特点,介绍了本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通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打造金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
在低钯含量活性非均布Pd/Al2O3催化剂上,实现了富氧条件下,氢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低温、富氧条件下NO的转化率高达80%-100%。NO直接分解实验表明,600℃,NO分解转化率在无氧时为17.3%,有0.5%氧存在时接近于0。氢非选择性还原NO条件下,100℃以下,NO转化率为100%。根据实验结果及文献,推测了氢部分选择性还原N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反应,不同的反应温度下,NO脱除反应有所不同。在115℃以下,NO还原产物为NH3;115℃-155℃,NO还原产物为NH3、N2O和N2;155℃以上,NO还原产物中无NH3存在。NO还原反应与氢氧反应是平行的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100.
CuO/CeO2和CuO/Al2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钟依均  陈平 《应用化学》1997,14(1):49-52
本文以CO氧化为模式反应考察了CeO2和Al2O3负载氧化铜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XRD和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物相结构,结果表明:载体性质对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CuO/CeO2催化剂活性明显高于CuO/Al2O3催化剂.催化剂的还原特性随载体不同而不同.同时发现,热处理对催化剂铜物种的存在形式,晶粒大小、还原特性及其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CuO/Al2O3催化剂活性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生成了活性较低的CuAl2O4相,而CuO/CeO2催化剂活性下降是由于CuO和CeO2发生烧结,晶粒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