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5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877篇
化学   1805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52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8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使用填充三正辛胺(TOA)萃淋树脂的微型柱,采用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与火焰子吸收法联用技术,对微量银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在1.0mol/L HCl介质中样品流速为8.1mL/min,采样60s,以0.25mol/L HCl-0.5mol/L硫脲洗脱。在30样/h的分析速度下,富集倍率为26倍,富集效率为26/min,消耗指数为0.31mL。线性范围为0-1000μg/L,检出限为1.2μg/L。银含量为50μg/L时,连续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对铅锌冶炼矿渣样液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为91.1%-100.6%,并应用于测定光谱纯氧化镁中的微量银。  相似文献   
52.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Ag(Ⅰ)催化o-phen和K4Fe(CN)6的配位体取代反应与Luminol-Cu(CN)2-4的化学发光反应偶合测定痕量银的方法.方法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10-11~1×10-7g/mLAg,检出限为4×10-12g/mLAg,用于水样分析,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53.
本文将超声雾化技术与MIP-AAS联用,以“L”型吸收管代替“T”型吸收管作为AAS测量的吸收池,采用水冷凝和浓H_2SO_4吸收相结合去溶,研究TUSN-MIP-AAS方法测银时的某些影响因素,讨论了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速、去溶系统、溶液酸度、共存离子及易也离元素等对吸收信号的影响,本法所得的测银的特征浓度为0.01μg/ml(328.1nm)和0.03μg/ml(338.3nm),相对标准偏差为7.5%.  相似文献   
54.
采用硝酸盐分解方法在Sm0.5Sr0.5CoO3 (SSC)中掺入少量的银 (Ag), 形成可用于SOFC的多孔阴极材料 (SSC-Agx). 通过X射线衍射测试确定了材料的物相组成; 用SEM观测了中温电解质Ce0.8Sm0.2O1.9表面涂层电极的微结构;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研究了这些材料中低温 (500~800 ℃)电化学性能, 确定掺Ag量和烧结温度对阴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SSC在中温区掺20% Ag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在600 ℃阴极总阻抗是SSC的1/11, 在750 ℃为SSC的1/4, SSC中掺Ag是提高阴极在中温区电化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5.
制备了一系列V,Ag,Ni原子比不同的三元氧化物,应用TPD-MS技术研究了样品表面氧的性质,并测定了甲苯选择性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存在有多种吸附的氧物种。在脱附温度<900℃: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为0.25或0.50时,仅在低温处出现有表面的O^-和O^2^-两种氧物种的脱附峰;当Ni含量对Ag(或V)的原子比增高到>0.75时,除有表面的O^-和O^2^  相似文献   
56.
载银磷酸活化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磷酸化方法,制备各种剑麻基活性炭纤维,并利用活性炭纤维的氧化还原特性及吸附性能,在其上负载金属银,研究并比较了这些载银活性炭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磷酸浓度,活化方法,活化时间,纤维的比表面积等因素的均对材料的抗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磷酸活化的活性炭纤维表现出强的抗菌杀菌能力,高浓度磷酸活化后的纤维抗菌能力有所提高,并且抗菌能力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抗菌前后纤维上负载的银未曾大量脱落,经5次抗菌试验后材料仍显示出很强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57.
58.
聚丙烯腈—硫脲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吸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聚丙烯腈和硫脲反应合成了含硫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银的螯合性及洗脱性能,还研究了对银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该树脂对银的螯合容量可达569.16mg/g干,氧化-还原当量棕达3.689meq/g干。两种洗脱工艺都可以很有效地洗脱树脂吸附的银。1小时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59.
触头用银合金粉末的氧化性能和氧化后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重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等方法,研究了4种触头用银合金粉末的氧化性能及氧化后的组织结构。发现Ag-Sn-RE合金粉末氧化以后,在粉末表层形成一层纯银层,其组织结构理想;它的氧化性能最好,适于制备触头材料。Ag-Sn-RE合金粉末的优良氧化性能与其氧化后理想的组织结构有关。稀土元素可以降低合金粉末的氧化温度,其它影响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化学镀法制备银壳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一种新的化学镀法合成银壳包覆聚苯乙烯微球, 通过三乙醇胺和银离子络合来减小反应的氧化还原电位差, 降低银在改性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沉积速率. 采用TEM、XRD、UV 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 该方法可在改性聚苯乙烯微球上包覆均匀的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