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134篇
晶体学   4篇
物理学   4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考察了加压(0.2~1.0 MPa)条件下BaNi0.3Al11.7O19-δ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性能,并且与LiLaNiOx/γ-Al2O3的POM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BaNi0.3Al11.7O19-δ催化剂具有良好的POM催化性能,在850 ℃和1.0 MPa下,可得到75%的甲烷转化率和85%的CO选择性. 在60 h的连续实验中,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显示出较高的催化稳定性. 用XRD,XPS和TG/DTA表征手段研究了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性质以及积碳行为,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Ni流失和抗积碳能力. BaNi0.3Al11.7O19-δ 的六铝酸盐结构中Ni离子和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结构稳定性,从而显示出良好的POM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红外光学玻璃是很多重要军、民用系统的关键窗口材料之一,但其高性能化、大尺寸化制备面临重要挑战。针对氟化物玻璃易挥发、抗析晶性能较差等特点,通过向含TeO2的氟铝酸盐玻璃中引入碱土金属氧化物BaO,显著降低了玻璃在熔制中的挥发,同时提高了玻璃的热稳定性。通过Raman光谱的分析,发现BaO的增加抑制了富TeO2玻璃分相,有利于碲酸盐玻璃与氟铝酸盐玻璃之间的融合,促进了玻璃网络结构的稳定。所得的氧氟化物红外光学玻璃有优异的红外透射性能,和氟化钙晶体性能对比,显示出低成本优势和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23.
Sr,Ca掺杂对铝酸盐蓝色荧光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杂Sr,Ca的碱土金属铝酸盐蓝色荧光粉。通过测试发现粉样的发光强度与热稳定性均有了较大提高。这与Sr,Ca取代BaMgAl10O17:Eu^2 中的部分Ba后晶体结构变化有关。掺杂少量的Sr,Ca后,所得荧光粉的晶格参数c变小,晶胞体积也随之变小。因此减小了对发光有害的缺陷浓度,并增加了粉样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4.
在BaMAl10O17 体系中 ,将M扩大到除镁以外的其它离子 ,研究和讨论了离子半径与基质结构的形成关系 ,提出能稳定(形成)尖晶石结构的M离子有相应的磁铅矿或β Al2O3 结构的化合物存在的思想 ,并研究了Eu2 在体系中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 ,M=Zn,Cd,Mn,Co,Li时可形成 β Al2O3 结构化合物 ,M=Ca,Be时不能形成这类结构 ,Ca形成多相共存 ,Be形成一未知相 ;Eu2 在M=Li,Be,Zn体系中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发射波长450nm ,半高宽在50nm附近 ,将是一类很有前途的新的蓝色发光材料 ,Eu2 在M=Mn的体系中存在Eu2 和Mn2 的同时发射 ,在M=Cd体系中 ,Eu2 产生一双重宽带发射。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5.
室温离子液体中合成方钠石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离子液体为溶剂, 在常压下采用离子液体热合成方法合成了方钠石分子筛.  相似文献   
26.
高岭土凝胶及氧化硅的制备与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岭土经氢氧化钠活化后与盐酸反应制备了硅铝酸盐凝胶,所得硅铝酸盐凝胶经过干燥与酸化处理得到氧化硅。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X荧光光谱(XRF)对所得硅铝酸盐凝胶及氧化硅进行了表征研究,探索了高岭土制备硅铝酸盐凝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高岭土矿为40 g时制备硅铝酸盐凝胶和氧化硅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用量15~20 g、盐酸浓度4~5 mol·L-1;IR,XRD及XRF表征结果显示,最终产物具有氧化硅的结构且其纯度较好。  相似文献   
27.
铝酸盐类发光材料红外释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岩 《发光学报》2001,22(1):59-61
报道了铝酸盐类发光材料体系存在高效率的红外释光现象,成功地合成出对红外光束反应灵敏的铝酸盐类发光材料,研制出红外激光检测板,同时研究了该类发光材料红外与紫外发光及其荧光衰减特性,提出了该类发光材料的红外发光应属于红外释光过程,并展示了其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燃烧法合成铝酸盐发光粉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金属硝酸盐和尿素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发绿光的铝酸盐发光粉Ce0.67Tb0.33MgAl12O20.5.反应在600℃下完成.对产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和研究.考察了尿素用量,炉温及其它制备条件对发光粉的性质,特别是亮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Ba,Mg,Sr)O·nAl2O3:Mn2+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Ba0.04Mg0.16Sr0.8O@nAl2O3:Mn2+0.07(n=4.1,4.2…4.9)和Ba0.1Mg0.1Sr0.8O@nAl2O3:Mn2+0.07(n=4.1,4.2…4.9)铝酸盐体系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呈单相,说明生成了完全互溶的连续固溶体.经检测发现Mg2+,Sr2+的引入有效地优化了发光基质,使Mn2+在真空紫外激发下的发射明显增强.在Ba0.04Mg0.16Sr0.8O@nAl2O3:Mn2+0.07体系中,在一定范围内改变Al3+含量(n值)可适当调整激发光谱峰位;适当调整Al3+和Mn2+的含量比可以改变体系的发光强度,以满足等离子平板显示(PDP)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30.
秦正龙  孟庆华 《合成化学》1997,5(3):321-323
以癸二酸与2-乙基己醇为原料,铝酸盐为催化剂,合成了癸二酸二辛酯。考察了影响合成收率的各种因素。在醇酸摩尔比为2.5∶1、催化剂用量为0.04~0.05%、反应温度220~230℃及反应时间2.5h的最佳条件下,产品收率>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