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8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707篇
化学   3571篇
晶体学   91篇
力学   63篇
综合类   65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85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Seven transition metal molybdovanadoarsenic heteropoly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IR, UV, TG-DTA, pH potential titration techniques. The molecular formulae of these compounds are pro-posed to be HxMyAsMO10V2O40·zH2O(x=1~3, y=1,2, M=Cr, Mn, Fe, Co, Ni, Cu, Zn).They are all keggin structure. Surface nature of these compound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echniques. NH3-TPD results show that in TPD profiles of the compounds there are two desorption peaks corresponding to weak acid sites of desorption, respectively. Desorbing activativ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weak acid site of desorption for compounds have been calculated. H2-TPR re-sults show that introducting transtion metal to molybdovanarsenic acid, the reduction peak temperatures of H2-TPR shift regularly with increasing d electron numbers of transition metals. In addition, Zn and Cu heteropoly com-pounds have yet apparent effect of hydrogen spill over.  相似文献   
42.
王静  张光晋  杨文胜  姚建年 《中国化学》2005,23(8):1037-1041
制备了多钼酸盐–柠檬酸光致变色复合膜,紫外光照后发现不同摩尔比的复合膜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摩尔比为1.0,0.3和0.2时,变色后的薄膜分别显深蓝色,深黄褐色和淡海绿色。通过对薄膜的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在变色后的膜中生成了不同的物种。柠檬酸在光致变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它作为空穴的捕获剂, 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使多钼酸盐呈现紫外光致变色现象。  相似文献   
43.
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中的无机磷和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同一个少量血清样品中的无机磷和钙。血清用高氨酸沉淀蛋白后,加过量钼酸铵。在pH0.4~1.6范围内,用乙酸丁酯萃取生成的微量磷钼酸,与过量的钼酸铵分离。水相测钙,有机相用稀氨水反萃后测钼,间接分析磷。  相似文献   
44.
磷钼杂多化合物脱硫热力学可行性与硫磺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杂多化合物一直被用作特定反应的催化剂 ,尚无直接利用其氧化还原性能进行污染物治理研究的先例 [1] .由于磷和钼在我国均为丰产元素 ,相应的杂多化合物又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 ,寻找其新的应用领域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与此相关的脱硫热力学可行性与硫磺生成机理问题进行研究 ,以期为应用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1 实验部分1 .1 仪器和试剂  31 4型硫离子选择电极 (江苏电分析仪器厂 ) ;DSC- 7型微分量热仪 (美国 Perkin-Elmer公司 ) ;Finber 1 0 0 0型能谱分析仪 (配置 Pioneer KYKY2 80 0型扫描电镜 ) ;UJ33a型电位…  相似文献   
45.
46.
47.
利用四庚基溴化铵将Keggi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ZW_(11)O_(39)M(H_2O)~(n-)(Z=Si,Ge,P;M=Ni~(2 ),C~(2 ),Cr~(3 ),Co~(2 );n=4~6)和Dawson结构的杂多阴离子P_2W_(17)O_(61)M(H_2O)~(n-)(M=Ni~(2 ),Cu~(2 ),Cr~(3 ),Co~(2 );n=7,8)从水溶液中转移至非极性溶剂(苯或甲苯)中,并观察到在水溶液中难以进行的配位水的脱去反应,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杂多阴离子.当加入Lewis碱如丙酮、吡啶等,可迅速恢复饱和配位,其电子吸收光谱也相应变化,基本恢复到配位饱和时的数值,有ESR信号.实验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中,配体之间相互进行的取代反应,吡啶配位能力最强,发生了取代反应ZW_(11)O_(39)M(L)~(n-) Py→ZW_(11)O_(39)M(Py)~(n-) L(L=丙酮、乙腈等).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温度、杂多阴离子浓度、惰性气体流量对杂多阴离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剂化行为的影响,得到了相转移的一般规律,为杂多阴离子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催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高含量钒的钼钒磷杂多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改进了文献[4]报导的几种原料同时混合、加热煮沸合成的方法采用分步加入原料,控制反应温度、多次重结晶的方法合成了6、7、8个钒原子取代的钼钒磷杂多酸铵;并以铵盐为原料,用离子交换、冷冻分离和真空抽吸相结合的提纯方法制备了未见文献报导的相应的固体杂多酸;H5[PMo5V7O37.5]·xH2O,H6[PMo4V8O37.5]·xH2O。通过元素组成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这些杂多酸在水溶液、非水溶液中的电位滴定表明,杂多阴离子在分解前没有发生自电离、水解等情况,它们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酸的碱度分别为5、5、6。通过纸上色谱实验,讨论了杂多酸的分解过程。由热重分析和溶解性实验得到它们的分解温度,本文还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红外、紫外光谱,x光粉末衍射及极谱性质。光谱结果表明,它们可能具有Keggin结构,由导数脉冲极谱得到它们的峰电位。  相似文献   
49.
合成了6种钨硅杂多配合物异构体α、βi-M3H2[SiW11(NbO2)O39]·H2O(M=Me4N+(TMA),Bu4N+(TBA),Et4N+(TEA);βi123)。IR光谱、UV光谱、极谱、I--S2O32-滴定证明合成的杂多配合物中有NbO2基存在, 183W NMR光谱证明其阴离子具有Keggin结构,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对烯烃环氧化反应具有催化活性,且过氧杂多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高于非过氧杂多配合物,β异构体的催化活性高于α。  相似文献   
50.
铑(Ⅲ)-钼酸盐-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铑(Ⅲ)与钼酸盐和罗丹明B(RB)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80nm,摩尔吸光系数ε值1.68×105L·mol-1·cm-1,服从比耳定律范围0~10μgRh/25mL,方法用于催化剂和冶金产品中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