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9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333篇
化学   1092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05篇
综合类   74篇
数学   371篇
物理学   4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简讯     
《化学分析计量》2012,(4):9+39+42+46+49+58+61+64+67+73+76+80+83+85+89+93+101
中国现有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检测方法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食品添加剂六成无法检测",引起社会关注。卫生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该说法不够准确,和实际情况有出入。目前,中国现有的2314种食品添加剂均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残留量的检测管理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饮品,为改善饮料的品质,提高其色、香、味等感官质量,延长其保存期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厂家通常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剂,而这些食品添加剂大多为人工合成,过量使用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国家标准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限量进行了严格控制[1]。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甜蜜素、糖精钠、安  相似文献   
83.
84.
爆炸水雾灭火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新型灭火方式。为了研究爆炸水雾与油火的作用过程,采用CCD摄像机、微细热电偶、红外测温仪3种测试手段,获得了爆炸水雾与油火作用的图像以及灭火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爆炸水雾在冲击油面后温度发生了突降,温度突降时间与CCD记录的水雾扑灭明火的时间一致;当水袋位于油盘正上方1.0m、炸药量为2.02g、水量为3kg时,灭火持续时间约为200ms;微细热电偶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爆炸水雾灭火过程的温度变化,而红外测温仪可作为辅助测温手段定性分析灭火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85.
以丙烯酸铵为模板剂,由油柱成型法制备了系列球形Al2O3载体,采用XRD、BET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00℃焙烧的球形γ-Al2O3载体具有介孔结构,并且比表面较不使用模板剂的样品有大幅度增加。焙烧温度升至960℃得到δ-Al2O3,介孔结构消失,但由于结构记忆效应,载体的大表面特性得以保持。以δ-Al2O3为载体制备Pd/Al2O3催化剂,采用氢-氧滴定(HOT)方法测定发现,比表面的增加显著提高了Pd金属的分散度,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剂的蒽醌加氢活性,氢化效率最高可达10.5 g.L-1。  相似文献   
86.
油楠树脂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油楠树脂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出42个峰,并确认了其中39种成分,占总油量的94.31%。分离出的主要成分为蓖麻油酸(17.91%);7,7,8,8-四甲基二环[4.2.0]辛烷-1(6),3-二烯-2,5-二酮(7.60%);1,2-二乙基-3,4-二甲基-苯(6.70%);1,2,6,6-四甲基-1,3-环己二烯(5.35%);n-棕榈酸(4.47%);1,3,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醛(4.17%)。  相似文献   
87.
随着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众多仪器产品都向着更轻便、速度更快、操作更简单的方向发展。当事故发生、出现不明物质泄漏时,实验室用气质联用仪从采样到报告检测结果,往往需要2~3天,这2~3天所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88.
建立了气相色谱仪测定广藿香油中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用毛细管色谱柱DB-5MS(30m×O.32mm.0.25μm),正十八烷为内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百秋李醇含量在0.2-2.0mg/mL范围内,百秋李醇峰面积和内标物峰面积之比与百秋李醇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7。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mL,加标回收率为90.0%~100.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n=6)。研究表明,本法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优于外标法。  相似文献   
89.
小球藻热裂解油催化加氢精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i-Co-Pd/γ-Al2O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小球藻热裂解油的催化加氢精制。在较低加氢压力(2×106 Pa)下考察了加氢温度和氢油比(体积比)对精制生物油的含水率、热值、运动黏度和十六烷值等参数的影响,并对加氢前后油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2×106 Pa压力下,氢油比为120:1,温度为300 ℃时,精制油收率达89.6%,热值和十六烷值较加氢前分别增加了17.94%和71.2%,黏度下降66.32%。元素分析和GC-MS分析表明,精制生物油的H/C原子比由1.55提高至1.97,氧、氮、硫含量明显降低,脱氧率达到80.46%。精制油中的有机酸、酯、酮、醛的含量明显降低,烷烃和醇醚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0.
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制备芳香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油典型模型化合物(乙酸、愈创木酚、正庚烷和环己烷等)在550℃进行了催化裂化反应,研究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特性和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性质。结果表明,正庚烷和环己烷裂化产物主要是芳香烃(53%和91%,均为积分面积分数),对于此类不含氧的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反应过程更容易进行;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增加乙酸裂化产物中芳香烃含量(12%到90%,均为积分面积分数);愈创木酚结构比较复杂,HZSM-5催化剂主要脱除了甲氧基,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以使芳香烃类稳定物质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