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89篇
化学   1762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75篇
数学   199篇
物理学   2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MCl2(M=Co or Cu), NH4VO3, and 1,10-phenanthroline-5,6-dione(pd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duplex coordination polymer [Co(bpdc)(H2O)3]·H2O(bpdc=2,2′-bipyridine-3,3′-dicarboxylate) and a chain-like coordination polymer [Cu(bpy)V2O6](bpy=2,2′-bipyridine).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transition metals, the organic reagent pdon was transformed in situ into bpdc and bpy, respectively. Mechanism of the in situ ligand synthesis reaction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2.
在 0 .0 5 mol/L p H4.2的 HAc- Na Ac- PHP(邻苯二甲酸氢钾 )缓冲溶液中 ,用硫堇分子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对邻氨基酚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 ,邻氨基酚在 - 0 .1 V左右出现一可逆氧化还原峰 ,在 0 .38V( vs.SCE)左右产生一阳极峰。两峰均由邻氨基酚的氧化还原引起 ,较正处的阳极峰表现出吸附波的性质 ,该峰较灵敏 ,适于伏安测定。该峰的峰电流与邻氨基酚的浓度在 1 .0× 1 0 - 6 ~ 5 .0× 1 0 - 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 =0 .9991 )。该方法可用于邻氨基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水和乙醇混合溶剂合成了稀土三氯醋酸盐与2份1,10-邻菲绕啉(phen)配合物RE(CCl_3COO)_3(phen)_2·nH_2O(RE=Nd,Sm,n=0;RE=Eu,n=2)的单晶.结构测定表明,Nd(CCl_3COO)_3(phen)_2为三斜晶系,每个三氯醋酸盐均以双齿配位,2个phen亦为双齿配位,故配位单元中钕为10配位;Eu(CCl_3COO)_3(phen)_2·2H_2O为单斜晶系,1个三氯醋酸根在外界,2个三氯醋酸根为单齿配位,2个phen为双齿配位,另有2分配位水,故配位单元中Eu为8配位.  相似文献   
114.
The stability of copper (Ⅱ)-13-(2'-Hydroxy-3',5'-substituted benz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12, 14-dione(RTADO-14) binary complex compounds and of copper (Ⅱ)-5-substituted-1,10-phenanthrolines(R'TADO)-RTADO-14 ternary complex compound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pH titration method at 25.0±0.1 ℃ and I=0.1mol?dm-3KNO3. The formation constants of binary and ternary complexes were obtain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binary and ternary complxes and the effects fo substituents on macrocyclic ligands and on R'Phen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5.
研究了邻、间、对 -氯苯甲酸钠并记录了这些化合物的 NMR和振动光谱。用能量合适的分子做了单点计算 ,确立了氯和钠对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影响 ,并对邻、间、对氯苯甲酸钠分别与苯甲酸钠以及邻、间、对氯苯甲酸做了比较。从各种不同的方法中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且表明氯和钠影响了苯甲酸的芳香体系 ,氯和钠的影响特征取决于氯在环上的位置 ,并在碳原子上计算的形式电荷和它的化学位移之间提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6.
研究发现, [Ru(phen)2dppz]2+表现出非常强的自聚合倾向, 并显著影响DNA的键合性质, 有关方面的研究应引起科研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7.
高氯酸二水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Cu(phen)(H2O)2·ClO4(phen=1,10-phenanthrolin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lattice parameters a=1.49071(4)nm, b=1.38594(4)nm, c=0.70292(1)nm, β=108.509(1)° and Z=4; The Cu(Ⅰ) ion is chelated by a phen ligand and two aqua ligands in cis arrangement and assumes a C2 symmetric square-planar geometry with the CuN2O2 core. Eight Cu(phen)(H2O)2·ClO4 molecules are interconnected by strong hydrogen bonds between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and uncoordinated perchlorate anions to form a molecular scale cavities along c axis. The bond distances of Cu-N and Cu-O are 0.2003(4)nm and 0.1973(3)nm, respectively. CCDC: 197600.  相似文献   
118.
邻香兰素-氨基酸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对O-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乔艳红  孙命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15(4):583-584,587
自从1965年B.Rosenberg等发现顺式 二氯二氨合铂(Ⅱ)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在1969年发现它的抗动物肿瘤活性后,在探索新的有效抗癌药物时,发现席夫碱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其金属配合物效果更佳[1,2]。O-2是导致生物体内炎症、衰老和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采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使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的邻香兰素 丝氨酸席夫碱(L1)、邻香兰素 苏氨酸席夫碱(L2)、邻香兰素 半胱氨酸席夫碱(L3)、邻香兰素 蛋氨酸席夫碱(L4)、邻香兰素 谷氨酸席夫碱(L5)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得到的结论为…  相似文献   
119.
在无水乙醇中,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TC)和1,10-邻菲咯啉(o-phen·H2O)与TmCl3·3.65H2O作用,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确定它的组成为Tm[(C5/sub>H8NS2)3(C12H8N2)]。 用RD496-Ⅲ微量热计测定了298.15 K下水合氯化铥及两个配体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两个配体醇溶液的混合焓及不同温度下标题化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的焓变。在实验和计算基础上,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通过合理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298.15 K时标题化合物的固相生成反应焓变;推导了用该热量计测定固态物质比热容的计算式,并测定了题目配合物298.15 K的比热容。用RBC-Ⅱ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题目配合物的恒容燃烧热, 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120.
合成了双亲性的铕、铽-邻苯二甲酸正十四醇单酯-邻菲咯啉三元混配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谱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发光性能。研究了它们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分子膜行为,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成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