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化学   25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物理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01.
基于L-半胱氨酸(L-Cys)自组装膜(SAMs)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体系中对外消旋谷氨酸展现出的手性识别能力,在含60%(体积分数)乙醇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利用L-Cys SAMs对不同手性谷氨酸的选择性结晶作用,通过多次重结晶,分离出纯D-谷氨酸晶体,从而实现了对DL-谷氨酸的手性拆分.  相似文献   
102.
对目前谷氨酸菌种选育技术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重点报道了束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谷氨酸菌株选育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以D110B为出发菌,采用低能N^ 技术已经筛选到两株高产菌株D5221、B3263,其10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幅度分别达到8.4%、7.5%,比出发菌分别提高35.48%和25%,摇瓶发酵平均糖酸转化率可以达到43%,RG%(残糖)达到2%以下,说明其代谢活力强于出发菌。  相似文献   
103.
聚谷氨酸修饰电极同时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燕  由天艳  田坚 《分析化学》2011,39(4):528-533
谷氨酸单体为初始试剂,利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制备得到聚谷氨酸修饰电极.考察了电化学聚合条件(电位、扫速及扫描圈数)对修饰电极的影响,运用电化学方法对所制备的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此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显示出很高的催化能力,显著降低了二者的氧化电位,改善了二者的电化学可逆性,同时增强了二者的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104.
以聚谷氨酸为骨架, 用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胺解聚谷氨酸苄酯, 得到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 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偶联到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上, 合成了梳状聚阳离子基因载体聚谷氨酸-g-(聚乙烯亚胺-b-聚乙二醇).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激光粒度分析仪、 Zeta电位仪和凝胶电泳对聚阳离子载体及其与质粒脱氧核糖核酸(pDNA)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 通过噻唑蓝(MTT)细胞毒性测试、 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及荧光素酶质粒pGL3体外转染实验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毒性及基因转染效率. 结果表明, 当聚乙烯亚胺中N原子和DNA中P原子的摩尔比(N/P)大于5时, 载体能很好地包裹DNA, 载体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约为130 nm, Zeta电位约为28 mV; 通过MTT实验和体外质粒转染实验显示出载体在测量范围内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和较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05.
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聚合形成的聚肽,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近年来在蛋白质结构模拟、分子链构象研究、生物医学等领域备受关注.其中两亲性聚肽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为开发具有生物相容性、可控释、可降解性的新型药物载体创造了条件.目前对聚肽共聚物自组装及载药性能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肽嵌段共聚物胶束,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配合共保护策略合成γ-L-谷氨酰二肽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佳栋  曹飞  王月霞  张小龙  杨颖  应汉杰  韦萍 《有机化学》2009,29(12):1956-1962
提出了一种采用谷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共保护L-谷氨酸的α-氨基和α-羧基合成γ-L-谷氨酰二肽的新方法. 首先由手性助剂——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1)、六水合氯化镍和L-谷氨酸反应, 得到谷氨酸席夫碱Ni(II)配合物2, 产率为98.2%; 进而采用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1-羟基-苯并三唑(HOBt)复合缩合剂法分别与L-氨基酸3a~3h反应, 得到相应的γ-L-谷氨酰二肽席夫碱Ni(II)配合物4a~4h, 产率为93.1%~99.0%; 最后稀酸水解配合物, 得到γ-L-谷氨酰二肽5a~5h, 产率为73.0%~86.4%, 高收率(92.2%~97.4%)回收手性助剂. 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结构经由旋光, 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  相似文献   
107.
N-月桂酰-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的凝胶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N-月桂酰-L-谷氨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小分子凝胶因子可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有机凝胶.通过观察成胶情况,测定最小成胶浓度,分析红外光谱,可以判断N-月桂酰-L-谷氨酸二丁酰胺的成胶能力最强,N-月桂酰-L-谷氨酸次之,N-月桂酰-L-谷氨酸二乙酯最弱.有机凝胶的稳定性与凝胶因子分子间的氢键、凝胶因子和有机溶剂间的氢键密切相关,N-月桂酰-L-谷氨酸二丁酰胺为凝胶因子的凝胶较稳定,乙醇-水为溶剂的凝胶也较稳定,因此分子间的氢键在凝胶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羧基活化剂, 己二酸二酰肼(ADH)为交联剂, 制备了生物活性聚(L-谷氨酸)(PLGA)水凝胶. 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在不同浓度模拟体液(SBF)中羟基磷灰石(HA)的形成和生长. PLGA水凝胶的表面和内部均可观察到HA的形成和生长. 同时探讨了PLGA水凝胶矿化前后的力学性能. 将矿化前后PLGA水凝胶用于脂肪干细胞(ASCs)的培养, 研究其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9.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定量研究了pH对包覆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的γ-聚谷氨酸(γ-PGA)二级结构变化的影响。结合傅里叶去卷积技术和二阶导数法对原始谱带(酰胺Ⅰ带)进行高斯拟合,计算了二级结构的相对百分含量。红外结果显示:pH变化影响γ-PGA的二级结构。γ-聚谷氨酸磁性纳米微球中γ-PGA的β-折叠和β-转角的总含量很大,达65%以上,而α-螺旋和无规卷曲的含量则比较少。随着pH值的增大,β-折叠的含量逐渐减少相反β-转角的含量逐渐增大。γ-PGA二级结构变化与γ-聚谷氨酸磁性纳米微球在水溶液的稳定性有关。考察了γ-聚谷氨酸纳米微球的zeta电位随pH的变化。结果表明,pH为10.2时zeta电位出现极小值,其绝对值最大,颗粒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0.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低交联度三聚氰胺甲醛(MF)微球, 研究了pH和反应时间等对MF微球粒径、表面电位和溶解性的影响. 以MF微球为模板,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交替吸附聚谷氨酸(PGA)和壳聚糖(CS), 构建中空的PGA/CS微胶囊. 采用偏光显微镜、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红外和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MF粒径及表面电位随pH值降低而减小, 在盐酸中的溶解性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变差. 在自组装过程中, 微球表面电位呈正负交替变化, 表明以静电力为主要驱动力制得的空心微胶囊粒径均匀, 分散良好, 模型药物罗丹明可成功载入其中, 有望成为优良的水溶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