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581篇
化学   1451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3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9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901.
赵丽娟 《物理学报》2010,59(9):6219-6223
搭建了光纤布里渊频移测量系统,实现了色散位移光纤20 ℃到820 ℃布里渊频移的测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 在环境温度大范围变化时,目前采用的布里渊频移-温度一阶线性关系式对测量数据分析误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纯石英光纤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的物性系数出发,在分析光纤的热膨胀系数、光纤密度、折射率、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与宽范围温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布里渊频移与各物性参数的关系式理论推导了宽范围温度变化与布里渊频移之间的二次项关系式. 理论推导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从而为光纤宽范围布 关键词: 光纤 高温传感 布里渊散射 布里渊频移  相似文献   
9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对可穿戴监测设备需求的提高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等科技水平的发展,能够对人体生命体征信号采集、转化与识别的可穿戴柔性电子装置成为连接智能生物与非智能机械装置的桥梁. 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对人体生命体征信号的采集包括人体脉搏、温度、皮肤应变、呼吸和心跳等指标. 本文总结概述了近年来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对人体生命信号采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可穿戴柔性供能器件做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03.
雷刚  刘洋 《电化学》2019,25(3):349-362
电化学发光(ECL)因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在生物分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高效ECL试剂的开发则为性能优异的传感器件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工具. 开放骨架超四面体硫簇由于同时具有分子筛的多孔结构和半导体的优异光电性能,在ECL分析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四面体硫簇的结构组成可以实现原子级别的精确调控,并且其本身还可以作为结构单元来构筑多孔结构半导体材料. 这些特点使通过原子级别的结构组成调节来调控超四面体硫簇的性能成为可能,为发展性能优异的电化学发光材料,拓展其在生化传感、免疫分析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效工具. 本综述总结了超四面体硫簇的合成、缺陷掺杂、功能调控及ECL生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进高效ECL新材料的发展和新应用的拓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04.
周倩  顾勇军  於霞  卢明华 《化学研究》2019,30(5):472-477
采用FeOOH-rGO复合材料作为光敏材料,并将负载了大量葡萄糖分子的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作为识别探针和信号放大系统构建生物传感平台用于ATP的检测.在目标物存在的情况下,ATP与适配体进行特异性结合,使得MSNs的孔道被打开,葡萄糖分子被释放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光电转换过程,引起光电流的增加.随着ATP浓度的增大,释放的葡萄糖分子增加,光电流信号增强,通过监测光电流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物ATP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5.
制备了一种灵敏度高、 稳定性强的双金属双硅层核-壳结构纳米材料Au@SiO2@Ag@SiO2. 由于双金属之间的硅层促进了远程等离子体的激发转移, 使该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特性及优异的稳定性. 利用这种SERS活性材料能直接检测出人体尿液的主要成分, 且该材料呈现出对低浓度(10-6 mol/L)葡萄糖的无标记高效检出能力. 此外, 还实现了人工尿液中等浓度(10-3 mol/L)葡萄糖和尿素分子的同时检测, 以及实际尿液中10-3 mol/L葡萄糖的检测. Au@SiO2@Ag@SiO2纳米粒子具有在多种生物分子存在时快速检测葡萄糖的实际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06.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 通过SEM, 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 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 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 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 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为6.17 μA·L·mmol-1·cm-2, 检测限为65.3 μmol/L. 同时, 该电极对抗坏血酸、 尿酸和乙醇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 这些优良的性能取决于CuO特殊的形貌. 多孔泡沫结构有助于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与葡萄糖的反应活性. 研究表明, 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7.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磁场强度对葡萄糖溶液近红外光谱的影响,发现磁场作用下葡萄糖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强度和部分峰位发生显著变化。分析了磁场对葡萄糖溶液近红外光谱吸收的影响机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建立了磁场作用下葡萄糖溶液的定量分析模型,使用验证集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对葡萄糖分子基团偶极矩产生诱导作用,使偶极矩增大,吸收增强;同时磁场作用下,葡萄糖分子趋于沿平行于磁场的方向排列,其基团振动频率(特征吸收峰)吸光度与浓度变化的线性关系得到极大的改善。该研究有助于提高葡萄糖分子吸收强度及其测量精度,为进一步提高血糖检测精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8.
准确、定量检测Fe~(3+)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荧光传感材料广泛应用于分子传感、气体传感、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为了实现环境监测领域Fe~(3+)的快速响应、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研究者大力开发了各种新型荧光传感材料,本文重点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MOFs)、荧光量子点(QDs)、金属纳米簇、荧光小分子和荧光聚合物等各种新型荧光材料在Fe~(3+)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荧光传感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9.
在四苯基甲烷外侧通过C=C双键引入四个N-甲基-4-苯基吡啶盐片段,合成了一个新的全共轭单体T-1.其在水中与2 equiv.的葫芦脲[8]结合,形成了新的高强荧光的超分子有机框架SOF-r-SPP.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在T-1浓度为1.0和0.031 mmol/L时,SOF-r-SPP的流体力学直径分别为68和41 nm.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揭示,SOF-r-SPP形成孔径为2.3 nm的三维金刚石型周期性结构.硝基苯衍生物能有效淬灭SOF-r-SPP的荧光.在17个研究的硝基苯类分子中,苦味酸的淬灭效率最高. SOF-r-SPP作为荧光传感器,对苦味酸的检测极限可以达到0.024 mmol/L.  相似文献   
910.
纳米碳点是碳纳米材料家族的新成员,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荧光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发光材料相比,碳点不仅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及尺寸效应,且具有制备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易于官能化、能带结构可调等优势。本文在理清有关碳点概念的基础之上,介绍了碳点结构特征和制备策略,着重综述了纳米碳点在生物成像与诊疗、传感器件、催化、光电器件和能量存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碳点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