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7篇
  免费   3431篇
  国内免费   7814篇
化学   14989篇
晶体学   449篇
力学   194篇
综合类   341篇
数学   2125篇
物理学   18104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694篇
  2022年   908篇
  2021年   1060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1033篇
  2018年   757篇
  2017年   994篇
  2016年   979篇
  2015年   1029篇
  2014年   1859篇
  2013年   1947篇
  2012年   1749篇
  2011年   1725篇
  2010年   1878篇
  2009年   1880篇
  2008年   1933篇
  2007年   1634篇
  2006年   1543篇
  2005年   1269篇
  2004年   1189篇
  2003年   1055篇
  2002年   888篇
  2001年   953篇
  2000年   850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593篇
  1997年   604篇
  1996年   574篇
  1995年   631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420篇
  1992年   427篇
  1991年   319篇
  1990年   320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971.
烟草三维荧光特征和品质评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烟草石油醚冷萃取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包括烟草所共在的荧光性质和各自的荧光特性,寻找它们与烟草香味,颈头等吃味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量值指标,为烟草品质的 观感官评估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对照方法。  相似文献   
972.
合成了双亲性的铕、铽-邻苯二甲酸正十四醇单酯-邻菲咯啉三元混配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谱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发光性能。研究了它们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分子膜行为,结果表明均具有良好的成膜行为。  相似文献   
973.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4.
In this paper, we first presented a novel method for quantification of circulating DNA in human serum based on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with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CZE-LIF). The serum was digested by proteinase to release free DNA, and then CZE-LIF system was us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otal circulating DNA. 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quantify the circulating DNA levels in sera from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certain cancer patients.We found th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irculating DNA levels in certa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ZE-LIF system has good linearity, excellent sensitivity (0.5 ng/mL DNA),satisfactory reproducibility (RSDs in one day and between days were both less than 5%) and reliability, and is well suitable to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circulating DNA in human serum or plasma.  相似文献   
975.
饱和锌的粘土矿物吸附半胱氨酸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研究了饱和过渡金属锌的粘土矿物吸附半胱氨酸的机理;XRD结果显示吸附了半胱氨酸后的粘土矿物的d(001)方向的距离明显增大,说明被吸附的半胱氨酸进入了粘土的层状结构之中;饱和了锌的粘土矿物吸附半胱氨酸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弱相互作用,另一种强相互作用;后一种方式吸附的半胱氨酸与粘土的过渡金属之间形成了配合结构,结合力比较强,在热作用下,它们一直到395℃左右才分解;强相互作用吸附的半胱氨酸主要是以去质子的两性离子和阴离子形式存在于粘土矿物上,与过渡金属形成螯合的六元环结构。  相似文献   
976.
一种新的滤纸基质固体表面低温荧光(燐光)测定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行研制的铜制滤纸基质低温荧光(燐光)测定的样品支架,进行了滤纸基质固体表面低温荧光测定的可行性研究。与同类冷冻装置和室温装置比较,本装置用于滤纸基质固体表面低温荧光(燐光)测定具有以下优点;样品的分析周期大大地缩短,由45min缩短为5-6min;装置简单、便宜耐用;操作简便,简化了室温测定时的滤纸干燥程序,应用范围广,方法的重现性好,检样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荧光(燐光)分析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97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6-311G(d,p)(C,H,O)/LANL2DZ(Ag)基组,计算了黄曲霉素B2(AFB2)分子吸附在Ag2团簇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和预共振拉曼光谱,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AFB2分子在基态Ag2团簇表面吸附时,增强因子最大达到102,对应吡喃(pyrane)环C=O伸缩振动,主要是由AFB2分子周围化学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基态静极化率改变导致的化学增强. 不同激发波长下的AFB2分子预共振拉曼光谱的增强强度不同:电荷转移态激发波长为1144 和544 nm时拉曼信号增强了102倍,而选择电荷转移预共振波长432和410 nm作为入射光时,其拉曼信号增强了104倍,增强机理为银团簇和黄曲霉素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共振增强. 因此通过改变入射光波长,选择电荷转移共振激发波长,更有利于强致癌物AFB2分子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978.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9.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80.
报道了以α-噻吩三氟丙酮(HTTA)为第一配体,9-丁基亚胺基-4,5二氮杂芴[L1]和9-十八烷基亚胺基-4,5-二氮杂易[L2]为第二配体,与铕(Ⅲ)的两种新型二嗜性的强荧光配合物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小角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差热-热重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得到了其组成和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