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2篇
化学   515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物理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合成了新型的1,3-二(1-二茂铁磺酰基-2-苯并咪唑)丙烷(BFBP).用红外光谱、核磁、质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晶胞参数为:a=1.30079(13)nm,b=2.9627(3)nm,c=1.01257(10)nm,y=3.9023(7)nm3,Dc=1.49...  相似文献   
52.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QuEChERS方法处理样品,建立了牛奶中包括前体药物和代谢物在内12种苯并咪唑类(BZs)兽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在1~5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0~0.9996,平均回收率72.4%~108.3%,RSD为1.4%~9.7%,检出限低于0.5μg/k...  相似文献   
53.
配体1-(1′,3′-苯并恶唑-2′-甲基)苯并咪唑(L)是通过苯并咪唑与2-(氯甲基)-1,3-苯并恶唑烷基化制备而来。配体L与CoCl2.2H2O反应得到了配合物[CoCl2L2](1)。配合物1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C-H…Cl氢键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测定了L和1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54.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Met)(H2O)]ClO4.H2O(1)和[Cu(HPB)(L-Met)]ClO4(2)[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HPB=2-(2-吡啶)苯并咪唑,L-Met=L-蛋氨酸]。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UV-Vis及电喷雾质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或者1O2类似物如Cu-O2,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55.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新的双核锌配合物[(ZnCl2)(PyBIm)]2(PyBIm=2-(4-pyridyl)benzimidazole)。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774 51(4) nm,b=1.252 49(5) nm,c=1.315 96(7) nm,β=100.294(3)°,V=1.256 0(1) nm3,Z=2。结构分析表明,Zn被2个Cl原子和来自PyBIm配体的2个N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变形四面体结构。在该配合物中,Zn…Zn距离为 0.709 4(5) nm,结构中存在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56.
苯并咪唑(bim)和NiCl<,2>·6H<,m2>O分别与L-丙氨酸(L-ala),L-亮氨酸(L-leu)和L-精氨酸(L-arg)反应,合成了三种新的Ni-SOD模拟物:Ni(bim)<,2>(L-ala)<,2>(1),Ni(bim)2(L-leu)<,2>·H<,2>O(2)和Ni(bim)2(L-arg)<,2>(3),其结构经UV-Vis,IR,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率表征.用改进的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了1~3对O<,2><'->·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1~3的IC<,50>值分别为0.24 μmol·L<'-1>,0.39 μmol·L<'-1>和0.37μmol·L<'-1>,表明1-3均具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7.
尾式铁(Ⅲ)卟啉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不同侧链长度的苯并咪唑基尾式卟啉及其Fe(Ⅲ)配合物。化合物经质谱、^1HMR、UVVisible、IR等表征,表明苯并咪唑基与卟啉环通过醚氧键和醚硫键相连。光谱学研究表明侧链较短不利于尾端基团的配位,长度对尾端基团的配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奥美拉唑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饶国武  胡惟孝  杨忠愚 《合成化学》2002,10(4):297-301,313
介绍了抗胃溃疡新药奥美拉唑的各种合成方法,并评价了其优缺点。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