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2篇
化学   167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81.
为了解天然食物中主要存在的2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建立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模型,分别以5,10,20μmol·L-1的c9,t11-CLA或t10,c12-CLA进行干预处理,测定干预处理后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和细胞中脂肪含量的变化。通过考察空白组(CON)、模型组(MOD)和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ROS),结果发现c9,t11-CLA不能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而t10,c12-CLA能增加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并且t10,c12-CLA的作用浓度和时间与葡萄糖的消耗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20μmol·L-1t10,c12-CLA处理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和ROS相当(P0.05),但前者细胞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后者(P0.05)。显示t10,c12-CLA改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的活性可能与其降低细胞中的脂肪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毛脚鵟气管源细胞的体外培养,分析了培养液、血清、胰岛素、肌苷等一系列因素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培养了毛脚鵟气管源细胞,用四种不同的基础培养液(DMEM(高糖)、DMEM/F12、M199、MEM alpha)对细胞进行培养,结果显示DMEM/F12对毛脚鵟气管源细胞的培养效果最好。毛脚鵟气管源细胞不具血清依赖性,10%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为宜。添加一定浓度的胰岛素、肌苷均能促进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3.
研究表明过量高果糖摄入可诱导胰岛素抵抗(IR).葛根芩连汤(GQD)是临床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的中药之一,但其对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甚少.本文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GQD对高果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粪便代谢组的调控作用.通过连续8周给予大鼠10%果糖水喂养,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GQD治疗组在果糖水喂养第5周至第8周同时给予GQD(18.2g/kg/day)灌胃.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模型组大鼠的饮水量、饮食量、体重和IR指数明显增加,空腹血糖值在第8周明显上升.在第8周末期,GQD治疗组的IR指数较胰岛素抵抗模型组显著降低,并且代谢紊乱得到改善:与胰岛素抵抗模型组相比,GQD治疗组胰岛素抵抗中丙酸、乙酸、琥珀酸、牛磺酸和甘油水平增加;而正丁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降低.这一结果表明GQD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大鼠氨基酸代谢、脂肪酸氧化和肠道微生物代谢等代谢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84.
蛋白质结构失稳后会发生错误折叠、集聚或纤维化,不仅丧失正常功能,有时甚至会产生生物毒性,导致相关疾病。纤维化了的蛋白质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二型糖尿病等的主要诱因,它在溶液中具有和淀粉类似的特性,因此蛋白质的纤维化又被称为淀粉样变性。电磁辐射是引起蛋白质结构失稳的一个常见因素。经电场辐照后,蛋白质会发生去折叠和集聚,改变自发折叠机制。同时,经受电场辐照的扰动而失稳的蛋白质,纤维化过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以胰岛素为研究对象,利用硫磺素T(ThT)染色的荧光光谱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圆二色谱(CD)法,分别从纤维化的宏观动力学过程、成熟纤维丝微观形貌以及原纤维二级结构组成等不同角度,探究经33 Hz脉冲电场(PEF)不同电场强度及不同持续时间辐照后蛋白质在体外淀粉样变性机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胰岛素溶液经过33 Hz PEF辐照后,淀粉样变性初期产生前体蛋白的成核期延长,原纤维丝聚集延长过程(即中间产物的寿命)缩短,形成的成熟纤维丝长度变短且整齐成簇无分支。这些效应随着辐照电场强度和辐照时间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加强。研究结果一致说明PEF辐照对胰岛素的淀粉样变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ALD)、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丁醛(mPEG-ButyrALD)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碳酸酯(mPEG-SC)对猪胰岛素进行化学修饰. 考察了反应时间、pH、物质的量比及分子量等因素对修饰效果的影响. 通过HPLC, MALDI-TOF-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时间飞行质谱), SDS-PAGE(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TNBS(三硝基苯磺酸钠法)等表征发现mPEG-ButyrALD具有更高的修饰选择性和修饰率. 圆二色光谱(CD)分析修饰产物的二级结构发现, 胰岛素经mPEG衍生物修饰后, 二级结构基本没有改变. 动物实验表明, mPEG-ButyrALD修饰胰岛素后半衰期延长, 因而可以延长降血糖作用时间, 改善胰岛素药效.  相似文献   
86.
杨晓改  王琴  刘竟成  王夔 《化学进展》2009,21(5):890-895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钒化合物不同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着重于其类胰岛素和抗癌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基于钒化合物对磷酸转移反应的干预以及对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讨论了钒化合物多样化的生物效应是否具有一个共同作用机制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未来钒化合物研究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7.
体内胰岛素的分析方法发展已经四十年,无论在临床或实验室中,已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测定体内胰岛素的浓度。本文拟对体内胰岛素的测定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糖尿病与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佩丽 《化学教育》1999,20(9):9-12
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的由来、钒的化合物对糖尿病特有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简要阐明钒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当前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9.
吴家振 《波谱学杂志》1988,5(3):265-271
用二维核磁共振的方法确定二锌胰岛素质子核磁共振谱中的甲基,亚甲基基团共振峰。结合二锌胰岛素x-射线晶体结构所提供的信息,通过欧弗豪斯效应二维偶极相关谱(NOEsY)已确定10个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甲基基团共振峰。由偶合相关二维谱(COSY)交叉峰的分析可确定13个其它基团的共振峰的归属。在pH=11.0时,二锌胰岛素以单体形式出现。自旋扩散不是一个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90.
Introduction Insulinisbestknownforitsactiononperipheral insulintargettissuessuchastheadipocyte,muscleand liverinordertoregulateglucosehomeostasis.Sincethe mid1990s,datahavebeenaccumulatedonthein volvementofbraininsulinincognitiveprocesses,and atpresenti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