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化学   348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32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2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01.
以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OH)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负离子开环聚合制备了生物相容性多羟基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接枝的碳纳米管(MWNT-HPG),利用酯化反应将荧光分子罗丹明6B标记于聚合物上,然后聚合物上的羟基和丁二酸酐反应将其转化为羧基.用TGA、FTIR、TEM、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小分子多肽D4修饰了所得的荧光功能化碳纳米管,并将其做为受体介导靶向肿瘤细胞的纳米载体,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功能化碳纳米管作为载体的安全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与人肺腺癌细胞SPCAI细胞的结合状态.结果证明了其有希望成为受体介导靶向肿瘤系统的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102.
评价鬼臼毒素(PPT)被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包裹前、后的抗肿瘤效果以及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建立昆明小鼠S180肉瘤模型,将PPT-SLN、PPT分别以5mg/kg的等效剂量对小鼠每天腹腔注射,连续3周,每天量取肿瘤体积,并观察小鼠状态、体重的变化.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剥取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将PPT-SLN、PPT以10mg/kg的等效剂量对小鼠腹腔注射,于不同时间点采血,以HPLC分析血液中PPT的含量,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肿瘤小鼠在连续腹腔注射PPT-SLN后,肿瘤体积与重量比对照组、PPT组明显降低,抑瘤率达58.13%,抑瘤效果显著,且小鼠体重增加量比PPT组多.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在被纳米载体包裹后,PPT在血药中的浓度得到了提升,释放时间有所延长,生物利用度也有较大提高.结果表明SLN包裹PPT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血药浓度,起到缓释效果,提高其抗肿瘤活性,并降低毒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The hyper Hilbert transform Tnf(x) =∫-1^1 f(x - Γ(t))e^-i|t|-β|t|^-1-αdt along an appropriate curve Γ(t) on R^n is investigated,where β 〉 α 〉 0.An L^p boundedness theorem of T4 is obtained,which is an extension of some earlier results of n = 2 and n = 3.  相似文献   
104.
I-motif作为一种新型pH敏感元件,因其在不同pH条件下可以进行快速的构象转变,以及具有自动化合成、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灵活的功能化整合等优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潮.该文介绍了i-motif的基本性能,综述了基于i-motif的纳米系统在细胞pH成像、pH控制的药物释放和pH响应型肿瘤诊疗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05.
周鹏  蔡宗苇  赵超 《化学进展》2024,(2):159-166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肿瘤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极其复杂的过程,表现出高度的时空异质性,影响其转移和耐药。为探寻这种异质性,多种临床影像技术和空间组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其中,临床影像技术准确率高但无法提供高通量的生物分子信息。空间组学技术可以获得标本的多种生物学特征,包括基因、蛋白和代谢等,但无法提供在体信息。将临床影像和空间组学技术相结合,可以优势互补,在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对于精确解析肿瘤的时空异质性和鉴别肿瘤分子分型、开展肿瘤精准诊断和发展进程预测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本文对该技术方法和特征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数值研究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对转移性肿瘤微循环内血液灌注和间质液输运的抑制效应.肿瘤微血管网生成数学模型包括angiostatin的抑制效应、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趋化效应和内皮细胞自身的扩散效应,血液灌注、间质液输运和跨壁流体交换分别采用Poiseuille、Darcy和Starling定律来描述.结果表明:angiostatin能抑制转移性肿瘤内外微血管网的生长速率、毛细血管芽的分叉、融合与增殖;进一步angiostatin可改善转移性肿瘤微环境内血液灌注和间质液输运的特性,从而增加微血管内外流体对流和物质交换的能力,降低肿瘤内药物输运困难,结果与实验相符,可为临床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07.
杨太忠  罗萍  李艳丽  华瑞  尹沛源  许国旺 《色谱》2014,32(2):126-132
胃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病因。早期筛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实现胃癌无创筛检的可靠标志物。本研究采用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20例胃癌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代谢组,以期发现新的潜在代谢标志物。代谢组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血清代谢组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非参数检验进一步筛选并定性出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二氢胆固醇经验证组样本验证,具有成为胃癌代谢标志物的潜力。本研究在发现胃癌的潜在代谢标志物的同时,也为胃癌患者代谢分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壳聚糖基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一种壳聚糖基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系统, 并探讨了其体外释药性质. 合成了甲氨蝶呤-壳聚糖偶联物(MTX-CS), 甲氨喋呤(MTX)的取代度为6.3%; MTX-CS具有两亲性, 在水性介质中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 平均粒径为(269.5±18.3) nm, zeta电位为(25.7±0.9) mV. MTX-CS纳米粒子能有效包载抗血管生成药Combretastatin A-4(CA-4), 当药物/载体材料投料比为1∶4 时, 载药量为15.7%, 包封率为62.8%. 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 CA-4释放较快, MTX释放缓慢, 有利于发挥2种药物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用丁二酸酐(SA)和顺式乌头酸酐(CA)分别对阿霉素(DOX)进行修饰, 得到非酸响应的SA-DOX(SAD)和酸响应的CA-DOX(CAD). 通过SAD或CAD、端羧基化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COOH)与聚(L-赖氨酸)(PLL)的缩合反应, 制得非酸响应的PLL-g-mPEG/SAD和酸响应的PLL-g-mPEG/CAD键合药.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键合药的化学结构, 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键合量. 动态激光光散射研究结果表明, 两亲性的PLL-DOX键合药可以在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稳定的纳米微粒. 体外释放实验及噻唑蓝检测结果表明, PLL-g-mPEG/SAD在实验pH范围和时间段内只释放出少量DOX, 不具有酸响应特性, 且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小. 而PLL-g-mPEG/CAD在生理条件(pH=7.4)下相对稳定, 在弱酸性条件(pH=5.3, 6.8)下, CAD中酸响应的酰胺键能快速水解并释放出DOX, 表现出较强的HeLa细胞增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0.
p73基因是p53抑癌基因家族的新成员。 p73有两组蛋白异构体: TAp73和DNp73。 TAp73具有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的能力, 而DNp73却有与之相反的能力, 具有肿瘤促进作用。 对p73基因两面性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最后结合重离子治疗肿瘤, 探讨了p73联合重离子治疗的新思路。 p73 was the first identified homologue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 p53. p73 has two groups of protein isoforms: TAp73 and DNp73. TAp73 can induce cell cycle arrest, resulting in the ability of apoptosis, however DNp73 has antagonistic property of a tumor promoting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dual roles of p73 gene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was review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heavy ion treatment of tumor, we explored some new ideas of p73 heavy ion joint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