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85篇
化学   4970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9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志雄  吴成龙  桑志培  邓勇 《有机化学》2012,32(12):2368-2372
发展了一条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酮的新合成方法,以价廉、易得的对溴苯酚为原料,在无水碳酸钾作用下与2-溴乙醛缩二乙醇缩合后用多聚磷酸(PPA)环合得5-溴苯并呋喃,该中间体与丙烯酸甲酯在Pd(OAc)2催化下,经Heck偶合反应得3-(苯并呋喃-5-基)丙酸甲酯,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经Raney Ni催化氢化和水解一锅反应得3-(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丙酸,再经二溴代、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和氢解脱溴,得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酮,7步反应总收率49.9%.该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物分离纯化容易,收率良好,适合大规模制备1,2,6,7-四氢-8H-茚并[5,4-b]呋喃-8-酮.  相似文献   
992.
敖登高娃  安娜  领小  苗澍 《发光学报》2012,33(5):558-561
建立了一种测定荜茇宁的方便快捷的荷移分光光度法。荜茇宁和邻硝基苯基荧光酮在中性三酸缓冲液中发生电荷转移反应,荷移络合物在515 nm处有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571×104 L·mol-1·cm-1。该络合物的组成是1:1,药物质量浓度在0.054 6~10.92 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15 3 μg/mL。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利用本方法对生物样品中的荜茇宁进行了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9.8%~100.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酮缺陷对中性和带电六卟啉芳香性的影响,并使用多维可视化技术给出了该体系基态电荷分布和电子跃迁的直观图像. 研究结果表明,芳香性是决定这类体系基态密立根电荷分布的主要因素;酮缺陷效应使得体系基态的密立根电荷分布更多地局域在六卟啉基团上,在这类体系的五氟苯基取代基上密立根电荷布居较少,同时使得体系的芳香性发生改变. 进一步,通过计算体系的跃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可视化了酮缺陷对中性和带电六卟啉芳香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酮缺陷加强了体系电荷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以青霉素G钾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氧化的“一锅法”工艺合成青霉素G亚砜对-甲氧基苄基酯,再用巯基化合物做捕捉剂,所得氮杂环丁酮二硫代物与芳基亚磺酸铜反应得4-硫代芳基磺酰氮杂环丁酮,总收率达57.6%.产物经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995.
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与冰醋酸反应生成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1);在弱酸性条件下,1与取代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中间体5-甲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酮(2a~2c);最后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N-取代苯基-2-氯乙酰胺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15种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3-(N-取代苯基-2-乙酰胺基)硫基-4-(N-取代邻羟苯基)亚胺基-5-甲基-1,2,4-三唑(3a~3o),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确证.初步生物测试表明,质量分数为0.01%时,3a~3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0%以上,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80%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6.
SHAN Wen-Zhi  GU Su-Jun  LIU He 《结构化学》2012,31(10):1524-1527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1,7,8,9-tetrachloro-4-benzyl-10,10-dimethoxy-4-azatricyclo-(5,2,1,02,6)dec-8-ene-3,5-dione (C18H15Cl4NO4, Mr=451.11)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 /c with a=18.6488(2), b=13.06430(10), c=16.1086(2) , β=92.9870(10)°, V=3919.26(7) 3 , Z=8, D c=1.529 g/cm 3 , μ=5.711 mm -1 , F(000)=1840, the final R=0.0599 and wR=0.1664 for 5645 observed reflections. The title compound is composed of a polycyclic fused pyrrolidine ring system. Three symmetric fused five-membered-ring structures were formed by the Diels-Alder reaction between N-benzylmaleimide and 5,5-dimethoxy-1,2,3,4-tetrachlorocydopentadiene.  相似文献   
997.
曾涵  赵淑娴  徐江玲  郑孝伟 《应用化学》2009,26(11):1287-1291
以2-溴乙酸、壳聚糖、2-硫代四氢咪唑啉酮为原料,合成了不同接枝率的壳聚糖-g-N-羧甲基-2-硫代-4,5-2H咪唑啉酮(CTS-g-CSIDZ),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该聚合物对Cd2+,CrO42-,Fe3+,Cu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进行了聚合物的悬菌定量实验,测定了接枝聚合物对一系列细菌的抑制能力;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合成的聚合物在1mol/L HCl溶液中对N80钢片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部分接枝的CSIDZ比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对测试的多数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热稳定性;接枝CSIDZ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为5.10 g/L;接枝CSIDZ比小分子缓蚀剂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在90 ℃时对N80钢片的缓蚀效率仍然可以达到71.1%,且用量仅为小分子化合物CSIDZ的1/2。  相似文献   
998.
喹喔啉甲醛;三唑醛;双席夫碱;偶极环加成;双-噻唑啉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999.
室温下,Co(NO3)2·6H2O与1,10–邻菲罗啉–5,6–二酮(pdon)的水溶液进行原位反应,得到一维链状配合物晶体{[Co2(H2O)6(bpdc)2]·3.75H2O}n(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001(4)A,b=11.336(2),c=18.192(4)A,β=118.88(3)°,V=32501(2)A3,Dcalc=1.578 g·cm^-3.每个钴(Ⅱ)离子与周围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bpdc连接形成沿b轴无限延伸的手性螺旋链.在整个晶体结构中,这些链以准一维堆积方式排列,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同时,电化学分析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该配合物在-0.6~0.6V电压范围内具有电化学活性,电极反应为准可逆的Co(Ⅲ)与Co(Ⅱ)的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报道一种快速测定人体尿液中4'-羟基黄烷酮和6-甲氧基黄烷酮的HPLC方法.采用自制的大蒜新素键合硅胶填充柱(DTSP,4.6 mm i.d.×15 mm,10 μm),以乙腈/1.5%三乙胺-甲酸(65:35,v/v,pH=3.0) 为流动相,流速设定为1.0 mL·minn~(-1),检测波长为 257 nm时,实现了人体尿样品中上述黄烷酮化合物的良好分离.4'-羟基黄烷酮的线性范围为5~100 mg·L~(-1),r=0.992 0;6-甲氧基黄烷酮线性范围为5~100 mg·L~(-1),r=0.999 1,它们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 ng和1.56 n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2%~99.26%和98.21%~98.62%,相应的RSD分别小于0.354%和0.605%(n=5).该方法快速、简便、可靠,适用于人体尿液样品中上述黄烷酮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