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2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2496篇
化学   4704篇
晶体学   345篇
力学   51篇
综合类   91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96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01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碳笼烯—60对Ziegler—Natta催化剂催化苯乙烯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相似文献   
42.
用马来酸二丁酯(DBM)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枯基(DCPO)为引发剂,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了熔融接枝功能化。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确已发生。通过对样品中酯基的皂化水解测定产物的接枝率,对产物进行萃取,用凝胶量间接表征产物的交联程度;用溶液的特性粘度从侧面显示样品的支化或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接枝率和凝胶量可以通过选择反应条件(温度、时间及反应混合物的组成)来控制;过量的DCPO是引起交联产生凝胶的主要原因;向体系中添加DMF可阻止交联反应的发生,但产物的接枝率也有所下降,以自由基机理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催化剂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海  鲍骏  伏义路  卞国柱 《催化学报》2003,24(11):826-830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K-Co-Mo催化剂.样品经不同温度还原后,用于低碳醇的合成.XRD和HRTEM结果表明,样品是超细粒子,粒子尺寸为2~5nm.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最佳还原温度为500℃.最佳反应温度范围为310~330℃.升高压力和空速可以提高醇的收率和选择性.在空速14400h-1,压力6.0MPa和温度310℃的条件下,醇的选择性为55.8%,收率为520.0g/(kg·h),MeOH/C2+OH为0.27.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在200h的寿命实验中,活性基本不变.与文献中催化剂相比,超细K-Co-Mo催化剂对合成醇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尤其是对C2+OH的合成明显高于其他合成醇催化剂体系.  相似文献   
44.
Activity coefficients of hexane, heptane, methyl cyclo-hexane, benzene, toluene, ethyl benzene, o-, m-, p-xylene at infinite dilution in polystyrene-volatile component systems are determined by GLPC method. The relation may be expressed as following equation:with an error less than 5 %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45.
聚乙二醇作造孔剂制备大孔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wo kinds of macroporous bioglasses were prepared via sol suspension and precipitate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particles as pore former.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ET, X-ray diffraction (XRD), Intrusion Mercury Porosimetry, mechanical strength test and in vitro bioactivity test. These glasses exhibited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ith interconnected macropores (10~300 μm) and mesopores (2~50 nm) framework. In vitro tests showed that the samples had excellent bioactivity. The samples derived from precipitate showed better macroporous structure and much higher mechanical strength.  相似文献   
46.
CaTiO3纳米粉体溶胶-凝胶法合成、表征及介电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TiO3纳米粉体,采用TG-DTA、XRD、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CaTiO3纳米粉体烧结特性及介电效应。结果表明,干凝胶800 ℃低温煅烧可获得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60~70 nm的单相CaTiO3纳米粉。纳米CaTiO3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作为粉体烧结驱动力的表面能剧增,促使CaTiO3在1 200 ℃实现致密烧结,比固相法制备的微米粉烧结降低100~200 ℃,且具有较宽的烧结温区。与微米级粉体烧结体介电特性相比,纳米粉具有更高的Qf值。纳米CaTiO3粉制备的陶瓷在1 250 ℃烧结2 h,获得优良的介电性能:εr=172,Qf=4 239 GHz,τf=+7.68 × 10-4-1。  相似文献   
47.
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无机发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可用于光转换农膜的稀土无机发光材料,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发光性能, 并对实验过程中影响样品发光性能的各种因素(体系pH值、反应温度、不同稀土组合)进行了探讨, 得到了优化的实验条件.当控制体系pH=9, 反应温度50 ℃, Eu3+/Y3+ 值为50/50时, 所得样品的发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0.8Sr0.2Ga0.8Mg0.2O3-a陶瓷样品, 用XRD, DSC-TGA, SEM, 交流阻抗谱, 气体浓差电池及气体电化学透过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试. 首次对该样品的质子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该陶瓷样品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 相对密度达95.1%; 氢浓差电池电动势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 离子迁移数为1; 在干燥的氧气气氛中是一个纯的氧离子导体; 氢的电化学透过速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 证明该样品在氢气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 质子电导率在1000 ℃时高达0.14 S•cm-1.  相似文献   
49.
唐根源  陈明晃  吴红京 《色谱》1994,12(4):244-246
 巴豆毒蛋白粗提液在高效蛋白柱上分离,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给出光谱信号,判断所需蛋白的峰,并利用光谱图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来确认分离峰的纯度;在高效蛋白柱上测定了巴豆毒蛋白的分子量;利用离子交个邻苯二甲醛柱后衍生法测定了巴豆毒蛋白的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50.
聚苯乙烯型双季铵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乙烯二胺和四甲基乙二胺与氯甲基聚苯乙烯反应,得到同时含有季铵和叔胺的强-弱碱型树脂,再用碘甲烷季铵化叔胺,制备聚苯乙烯双季铵树脂;另一种方法是将二甲基苄胺型叔胺树脂用4-溴丁基三甲基溴化铵季铵化引入4碳链双季铵基团。反应结果表明,两类强弱碱基树脂的季铵化反应结果并不理想,二甲基苄胺型叔胺树脂季铵化反应的转化率最高为36%。考察了这些新型双季铵树脂的热稳定性及对水溶液中有机酸(如苯磺酸和对-硝基苯乙酸)的吸附、脱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