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化学   734篇
晶体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物理学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771.
建立了光电化学系统竞争性检测生物素(Biotin)小分子浓度的方法。采用联吡啶钌[Tris(2,2’-bipyridine)ruthenium,Ru-bpy)]作为标记物,以氧化锡纳米颗粒为电极,草酸盐为电子供体还原标记物。在470 nm光激发下,联吡啶钌的外层电子吸收能量后由基态变为激发态,注入半导体氧化锡纳米颗粒电极的导带,形成光电流信号;草酸盐还原失去电子的联吡啶钌使其恢复初始状态,从而可以再次作为电子供体受激发产生光电流信号。在竞争性检测生物素(Biotin)浓度时,亲和素(Avidin)吸附到氧化锡纳米颗粒电极表面作为识别元件,在浓度大于0.5 g/L时能够达到最大的电极表面覆盖率。1μmol/L Ru-bpy-biotin与不同浓度Biotin组成的混合溶液与电极表面的Avidin发生亲和反应,光激发后检测光电流大小;当溶液中Biotin的浓度增加时,致使与电极表面Avidin结合的Ru-bpy-biotin量减少,在光照射下光电流信号降低。这一竞争性光电检测方法检测Biotin时,检出限为8μg/L。本方法可进一步扩展,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竞争性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772.
研究了舒必利在硅溶胶/纳米金/联吡啶钌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行为,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舒必利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舒必利浓度在1.0×10-6~1.0×10-4mol/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4),检出限(S/N=3)为3.4×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mol/L的舒必利溶液8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5%。该电极用于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7.6%~102.1%。结果表明,纳米金表现出较好的电分析活性,对联吡啶钌具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并可应用于舒必利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773.
在水热条件下,以3,5-二((4''-羧基苄基)氧)苯甲酸(H3bcb)和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PYTPY)为混合配体构筑了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H2bcb)2(PYTPY)]n(1)和[Mn(H2bcb)2(PYTPY)]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为一维链状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磁化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在2 K和8 K以下时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74.
通过溶剂热方法,用4′-对甲氧基苯基三联吡啶(meophtpy)与NiSO4.7H2O、NaClO4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meophtpy)2].(ClO4)2,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镍原子与2个4′-对甲氧基苯基三联吡啶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该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35.5、278.5、342 nm显示了三联吡啶的特征吸收峰,在396 nm显示了三联吡啶的特征荧光发射峰。根据循环伏安法分析其电化学性质,该配合物在-0.82 V有一个Ni2+的标准还原峰。  相似文献   
775.
合成了3个双核稀土配合物[Ln2(HPAA)6(bipy)2(H2O)2].H2O(Ln=Pr,1;Tb,2;Lu,3;HPAA-=对羟基苯乙酸根;bipy=4,4’-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三种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型,同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1。测定了固态Tb(Ⅲ)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Tb(Ⅲ)离子的特征发射,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776.
采用一种新方法得到一维配位聚合物[Zn(CH3COO)2(4,4'-bipy)]n(1)。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已经有详细报道,但光致变色性质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工作发表。通过研究化合物1在光照前后的紫外吸收光谱和顺磁共振谱,表明化合物1具有电子转移光致变色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提出的利用非光致变色单元设计电子转移光致变色材料的新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 3-二[3, 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 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 (1), 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 由2个六配位钴原子组成的双核原子簇可简化为八面体型6-连接点, 连接4个羧酸配体分子L和其他2个双核原子簇。羧酸配体L可简化为四面体型4-连接点, 连接4个双核原子簇。平行排列的2个联吡啶分子连接两个相邻双核原子簇, 相当于“双桥”, 简化为拓扑回路的边。因此, 配合物1的骨架描述为sqc422拓扑网络。  相似文献   
778.
用经典的方法合成了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fac-Ir(tfmppy)3),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在CH2Cl2溶液中Ir(tfmppy)3的发射光谱显示出了峰值位于525 nm的π→π*跃迁吸收以及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吸收,色坐标(CIE)为(0.31,0.62),量子效率计算为4.59%(以Ru(bpy)3]Cl2为参照)。以Ir(tfmppy)3为发光中心,制备并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TAPC(60 nm)/Ir(tfmppy)3(x%)∶mCP(30 nm)/TPBi(60 nm)/LiF(1 nm)/Al(100 nm)。4%掺杂浓度的器件在4 197 cd·m-2的亮度下显示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3.95 cd·A-1,在12.7 V时的最大亮度为43 612 cd·m-2,色坐标(CIE)为(0.31,0.61)。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法(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ce(TEL))、在1 300(V·cm-1)1/2的电场强度下Ir(tfmppy)3配合物的电子迁移率测定为4.24×10-6cm2·(V·s)-1。非常接近于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的电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779.
陈友存  沈菲  王彦  许军军  汪快兵 《结构化学》2011,30(9):1251-1256
A novel coordination complex [Zn(bipy)2(H2O)4]·L·3H2O (1, bipy = 4,4'-bipyridine, LHNa = aniline-2,5-disulfonic acid monosodium salt) has been synthesized from LHNa by using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omplex 1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20.392(3), b = 7.4052(12), c = 23.843(3) , β = 116.253(10)°, V = 3.2291(8) 3, Z = 4, Dc = 1.553 g·cm-3, μ = 0.962 mm-1, F(000) = 1568, and the final R = 0.0497 and wR = 0.1290. The complex 1 has a 0-D discrete structure, and generates an infinite 3-D network with the aid of O–H…O hydrogen bonds and π-π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780.
对新合成的钬-苯甲酸-联吡啶三元配合物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振动频率作了归属,初步讨论了配体与镧系金属钬的配位方式。结果发现,在拉曼光谱中,配合物苯甲酸钬-联吡啶的羧基的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的波数差Δν(νas-νs)为126 cm-1,小于其相应钠盐的波数差Δν(νas-νs)(150 cm-1)。依照红外光谱的配位规律,其配位方式应为桥式、螯合桥式三齿或螯合双齿。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钬与苯甲酸六个氧原子配位方式为:两个螯合双齿和四个桥联双齿,所以拉曼光谱在表征羧酸根与金属配位方式的规律与红外光谱配位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