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1篇
化学   734篇
晶体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物理学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合成和表征了三个异核配合物: [Cu(oxpn)Zn(bpy)2](ClO4)2·1/2H2O(1),[Cu(oxpn)Zn-(phen)2](ClO4)2·2H2O(2), [Cu(oxpn)Zn(NO2-phen)2](ClO4)2·2H2O(3)[bpy=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NO2-phen=5-硝基-1,10-菲咯啉、oxpn=N,N'-二(3-氨丙基)草酰胺阴离子], 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n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5061(3), b=1.2924(3), c=2.2802(3)nm, β=108.42(2)°, V=4.1869nm^3,Z=4, Dm=1.409g/cm^3, μ=12.812cm^-^1, F(000)=1812, 最终的偏离因子R=0.093,Rw=0.099。结构分析证实, 配合物具有扩充的草酰胺桥联结构, Cu(II)及Zn(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边形和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阳离子的对称性近似为C2v。此外, 本文还指派了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并对EPR、有效磁矩等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22.
顾仁敖  沈晓英  王梅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0):1117-1121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2,2′-联吡啶分子在锌电极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 2,2′-联吡啶和锌电极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2,2′-联吡啶和锌表面的氧物种存在竞争吸附, 起始电位较正时, 氧物种的吸附使2,2′-联吡啶吸附电位负移;起始电位较负时, 2,2′-联吡啶的吸附抑止氧物种的吸附, 使其吸附电位正移, 且相同电位下氧化种的吸附量大大减少. 同时当电极电位由正往负移时, 吸附在锌表面的2,2′-联吡啶会发生构型转化, 在-1.3 V下以顺式构型垂直吸附, 而当电位负移至-1.4 V时则以反式构型吸附;而电极电位由负往正移时, 在研究电位区间内2,2′-联吡啶都以反式构型吸附, 不存在构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723.
提出了 Ru(bipy) 2 +3 - CO2 -3 - SO2 -3 - KCl O3 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溶液中亚硫酸盐的方法。SO2 -3 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在 1 .0× 1 0 - 7~ 1 .0× 1 0 - 4mol/L 范围内成正比 ,检出限为 8.76× 1 0 - 8mol/L,对 1 .0× 1 0 - 4mol/L SO2 - 3 溶液 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9%。该法用三乙醇胺作为吸收液 ,成功地用于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4.
吴可心  田利  胡玥  王月  陆娟 《分析测试学报》2019,38(8):1000-1004
将碲化镉量子点(CdTe)与二氧化钛(TiO_2)的复合物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TiO_2-CdTe/GCE电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并对其电化学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在含有联吡啶钌和三正丙胺的碱性缓冲溶液中,TiO_2-CdTe/GCE产生很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随着利巴韦林的加入,该体系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发生明显猝灭,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利巴韦林含量的检测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利巴韦林在3.9×10~(-4)~3.9μmol·L~(-1)范围内,其浓度的对数与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10~(-10) mol·L~(-1)。对注射液中利巴韦林含量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6.6%~101%,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5.
本文考察了VOSO~4与a, a'-联吡啶, 3,4,7,8-四甲基-1, 10-邻菲罗啉和1,10-邻菲罗啉在不同酸度(pH=1-14)的乙二醇-水(1:1)溶液中, 低温下的ESR波谱。发现当pH<1.0时ˉA=118×10^-4T, 归属于[VO(H2O)~5]^2+; 当pH>11时ˉA=90×10^-4T, 归属于[VO(OCH~2CH~2O)~2]^2-。1.0<pH<7之间VO(II)与三种配体分别生成四种或三种不同的配合物, 本文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利用测得的波谱参数, 计算了键参数和电子能级。发现键参数的值随溶液pH值增加而减少, 电子能级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利用电子光谱数据还计算了VO(phen)~2^2+的晶体场参数。  相似文献   
726.
武望婷  胡怀明  王尧宇  史启祯 《化学学报》2005,63(22):2032-2036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 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2,2-联吡啶(C10H8N2, 简写bipy)与Eu(NO3)3•4H2O反应, 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0.5bipy•3H2O.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a=0.93392(16) nm, b=1.3100(2) nm, c=1.3895(2) nm, α=97.205(3)°, β=105.411(2)°, γ=106.364(2)°, V=15.35(2) nm3, Z=2, μ=2.118 mm-1, Dc=1.686 Mg/m3, F(000)=786, R=0.0116, wR=0.0507, GOF=0.995. 晶体测试结果表明, 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 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 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 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 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 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 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 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 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27.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_(10)H_(10)N_2O_4)、2,2-联吡啶(C_(10)H_8N_2,简写bipy)与Eu(NO_3)_3·4H_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_(10)H_9N_2O_4)(C_(10)H_8N_2O_4)(H_2O)_3]·0.5bipy·3H_2O.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93392(16)nm,b=1.3100(2)nm,c=1.3895(2)nm,α=97.205(3)°,β=105.411(2)°,γ=106.364(2)°,V=15.35(2)nm~3,Z=2,μ=2.118mm~(-1),Dc=1.686Mg/m~3,F(000)=786,R=0.0116,wR=0.0507,GOF=0.995.晶体测试结果表明,该单晶结构为铕的9配位配合物,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分别以负一价和负二价酮式和三个水分子同时参与配位;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该配合物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不对称单位中还有游离的一个2,2-联吡啶分子和三个水分子,这些游离分子与配位分子之间存在大量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整个分子在空间呈三维网状结构.发光性能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28.
紫外光照射浸有纳米TiO2薄膜的溶液,能够产生羟自由基,其中羟自由基又能将荧光微弱的2,2’-联吡啶羟基化,其反应体系的荧光增强。利用2,2’-联吡啶作为荧光探针,通过检测其羟基化产物的生成速率来迅速、准确地评价纳米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通过与传统的染料法对比,荧光探针法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从180min减少到8min,得出2,2’-联吡啶荧光探针法评价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9.
Stille偶联法合成芳基取代联吡啶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溴吡啶为原料,采用碘化和Halogen-Dance反应一锅法合成了2-溴-4-碘吡啶,产率提高至65%.利用卤素反应活性的差异,通过选择性Kumada偶联反应方便地合成了2-溴-4-(4-甲基)苯基吡啶,并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二联、三联及四联吡啶,进行了NMR、MS、IR以及元素分析等表征.  相似文献   
730.
室温下,Co(NO3)2·6H2O与1,10–邻菲罗啉–5,6–二酮(pdon)的水溶液进行原位反应,得到一维链状配合物晶体{[Co2(H2O)6(bpdc)2]·3.75H2O}n(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001(4)A,b=11.336(2),c=18.192(4)A,β=118.88(3)°,V=32501(2)A3,Dcalc=1.578 g·cm^-3.每个钴(Ⅱ)离子与周围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并通过bpdc连接形成沿b轴无限延伸的手性螺旋链.在整个晶体结构中,这些链以准一维堆积方式排列,相互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同时,电化学分析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该配合物在-0.6~0.6V电压范围内具有电化学活性,电极反应为准可逆的Co(Ⅲ)与Co(Ⅱ)的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