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627篇
化学   1807篇
晶体学   50篇
力学   83篇
综合类   137篇
数学   69篇
物理学   43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铬的形态分析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Cr(Ⅲ)、Cr(Ⅵ)形态分析的发展。内容包括概述、样品分离富集、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引用文献43篇。  相似文献   
32.
应用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胆甾液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无规共聚物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研究了体系的结晶态及液晶态的行为和共聚物含量及组成对光学织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提出了以水作溶剂微波萃取提取,并以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CE-ICP-AES)法测定田七提取液中Mg、Cu和Fe的形态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Mg仅以游离态存在;而Cu和Fe除了游离态以外,还存在其它三种未知的形态。此外,还测定了田七中20个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并得到了上述待测元素在水提取液中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34.
磷酸高铈(Ce3(PO4)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本文测定磷酸高铈在常温pH=0.4的Ksp值为1~8×10-34,但在测定过程中发现Ce3(PO4)4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在50℃以上时,Ce3(PO4)4饱和溶液体系中的Ce4 、PO43-和pH值均变化异常。根据测得的Ce4 、PO43-浓度以及pH值,推断出50℃以上时Ce3(PO4)4转化为Ce(HPO4)2,并建立了相应的转化机理,测定出Ce(HPO4)2的Ksp为3~7×10-13。  相似文献   
35.
络合吸附体系吸附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研究络合吸附体系吸附性的重要意义,较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方法,包括微分电容曲线法、交流极谱法和计时电量法等在吸附性研究和吸附量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在1.41×10-2mol/L的硫酸介质中,锗与苯基荧光酮试剂反应在-0.57V(VS.SCE)电位处产生灵敏的络合吸附波.用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该络合吸附波的峰高与锗(Ⅳ)浓度在3.2×10-8mol/L-4.0×10-7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测下限是8.5×10-9mol/L.本文详细讨论了测定的最佳条件及电极反应的机理,并用该法测定了人参中锗的含量。  相似文献   
37.
茶汤及河水中铬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分离富集与偶氮胂Ⅲ光度法结合,研究了铬形态的分离及测定,提出了铬的形态分析方法,有此法测定了茶汤及河水中铬的总量,悬浮态.溶解态、无机态、有机态、Cr(Ⅲ)和Cr(Ⅵ)。茶汤中铬主要以有机态存在,而河水中铬则主要以悬浮态存在。  相似文献   
38.
弹性体型聚氨酯和聚碳酸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荣江  李光 《应用化学》1994,11(3):62-65
用DSC、WAXD和SAXS研究了溶液共混的弹性体型聚氨酯(PU)/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结构。结果表明,PU/PC为部分相容体系;共混过程中,溶剂DMF的诱导作用使PC形成结晶,其长周期与PU硬段形成微相的长周期相近  相似文献   
39.
对户外曝晒3~36个月的聚甲醛(POM)老化形态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老化层厚度,裂纹宽度、裂纹深度及断口形态与老化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OM的老化导致了材料内部结构由韧性变成脆性而几乎完全丧失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0.
吴明嘉  任红星 《分析化学》1996,24(10):1178-1181
本文研究了用毛细管电泳紫外间接检测法对几种阴离子不同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