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207篇
晶体学   113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18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共沉淀并加法制备了B位掺杂烧绿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微晶Y2Sn2-xFexO7-δ(x=00~10)。制备的纳米微晶属于立方晶系,Fd3m,晶胞参数与掺杂量呈线性关系。通过Msbauer、TGDTA,气相色谱和γ射线辐照等技术研究了纳米微晶对CO的催化选择性能。结果表明,纳米微晶对CO的催化选择性明显高于一般粉料对CO的选择性;纳米微晶对CO的选择性与掺杂量有关;未辐照的纳米微晶,当掺杂量x=06时,其对CO的选择性为最高,辐照后的纳米微晶,当掺杂量x=04时,其对CO的选择性为最高  相似文献   
22.
草酸钙结石的体外模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重点研究了正常人尿液中草酸钙(CaOx)的结晶, 并与在尿石患者尿液中的结晶进行了比较. 在正常人尿液中, CaOx晶体的大小并不与[Ca2+]和[Ox2-]的起始浓度成正比, 而是只有在0.60 ~ 0.90 mmol/L的浓度范围内, 才形成最大尺寸的CaOx晶体. 当CaOx浓度依次为1.20, 0.80, 0.60, 0.30和0.15 mmol/L时, 结晶6 d后前三者得到的CaOx晶体的平均尺寸分别为9.5 μm×6.5 μm, 20.0 μm×13.5 μm和15.0 μm×10.0 μm, 后两者因相对过饱和度小, 30 d仍没有结晶出现. 这一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近年来临床上得出的结论:并不是尿中Ca2+离子浓度越大就越易形成结石, 这一结论同时被激光散射技术所证明. 由于正常人尿液中含有比结石患者尿液中更多的或活性更强的可与Ca2+配位的大分子物质, 这些大分子不但可以抑制CaOx的成核、生长和聚集, 而且还能调控CaOx晶体结构从一水草酸钙(COM)向与细胞亲合力较小的二水草酸钙(COD)的转化, 因而, 正常人不易形成CaOx结石, 而患者容易形成. 结晶时间对晶体形状的影响不明显, 均得到圆角的六边形CaOx晶体, 但影响晶体的大小和密度. 在结晶初期(1 ~ 6 d内)晶体尺寸随结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 表明此时CaOx结晶为生长控制; 而在结晶的中后期(6 ~30 d), CaOx晶体的密度明显增加, 生长速率减慢, 表明此时CaOx结晶为成核控制.  相似文献   
23.
对聚(ε-己内酯)(PCL)/聚氧化乙烯(PEO)共混物的相差显微镜、广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及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等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共混物中PCL(或PEO)的含量低于20%时,两组份是相容的.当PCL含量低于20%时,在共混物中形成了PEO片晶和PCL片晶相间堆砌的结晶形态,当PEO含量不超过20%时,PEO则完全以非晶形式混入PCL的非晶区,同时阻碍了PCL的结晶.可见在结晶过程中,相容的两组份对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4.
以壳聚糖(CS)为生物模板,采用低温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多层状碱式碳酸锌(ZCHO)微晶.采用XRD、SEM和TG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态和热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个ZCHO微晶颗粒均是由许多ZCHO纳米片构成的.添加适量的CS对形成多层状ZCHO微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热重分析结果表明,CS辅助得到的碳酸锌微晶热稳定性较高.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在室温下,多层状ZCHO微晶能有效脱除水体中的Cu2,去除量与浓度关系符合Freundlich模型.最后讨论了多层状ZCHO微晶大容量去除Cu2+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5.
通过熔融退火的方法以及热处理技术制备得到含有Er2WO6,La2WO6晶体的TeO2-WO3-La2O3-Er2O3-Yb2O3微晶玻璃,该玻璃具有优异的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含银纳米晶的碲酸盐微晶玻璃中,银纳米晶和微晶的析出情况与银纳米晶的引入方式和热处理温度有关。经过390℃下15 min的热处理后,AgCl和AgNO3共掺的碲酸盐微晶玻璃比单掺AgCl或AgNO3的碲酸盐微晶玻璃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银纳米晶与微晶的引入可协同提高碲酸盐玻璃的上转换发光性。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在温和条件下(低于100℃,暴露于空气中)从水滑石M2+/Fe2+/Fe3+-LDHs(M=Co,Ni,Mn,Zn)转化成尖晶石铁氧体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转化过程不仅与晶化温度有关,还与M2+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当这些二价金属离子处于同一周期并且相邻较近时,M2+的半径越大,水滑石微晶向尖晶石铁氧体的转化就越容易。此外,Fe2+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Fe2+的参与,在此条件下的转化将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27.
基于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石灰岩可能影响煤焦的组成和结构,借助煤炭地下气化模拟实验系统对不同石灰岩掺量(质量分数为0-30%)的褐煤进行水蒸气气化,并采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和FT-IR等分析手段研究石灰岩对褐煤模拟地下气化残焦的组成、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特征、微晶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岩对煤焦的元素组成有较大影响。石灰岩可促使煤焦中的微孔向中孔发育,增大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当石灰岩掺量从0增加到30%时,煤焦的比表面积增大21.91%,介孔率增加21.49个百分点。XRD分析表明,钙的存在破坏煤焦的芳香结构,使煤焦无序化程度增加,晶面间距(d_(002))增大,抑制煤焦的石墨化发展倾向。FT-IR分析表明,石灰岩存在下,煤焦的羟基官能团减少。  相似文献   
28.
毫微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全  吴希俊 《物理》1989,18(6):355-360
本文综述了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毫微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毫微晶材料中,界面剖分占原子总数的90%左右.实验结果表明,界面部分原子的徘列既不象晶态材料那样长程有序,也不象非晶态材料那样短程有序,可以看成是一种类似于气体的结构.这种材料在力学、磁学、热学等方面的性能相对于相同成分的多晶材料、非晶态材料有了很大的改进,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9.
沙苑子提取液对不同体系中草酸钙晶体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水、氯化钠、正常人尿液体系的比较,重点研究了结石患者尿液体系中加入中药沙苑子提取液对草酸钙晶体生长的的影响,利用SEM,FTIR和XRD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晶体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结石患者尿液体系中形成的草酸钙晶体为一水草酸钙(COM)晶体,而在这4种体系中加入沙苑子提取液后,只形成二水草酸钙(COD)晶体,表明沙苑子提取液能抑制COM晶体生长,并且随着沙苑子提取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沙苑子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在SCN-存在下,Cu(Ⅱ)与SCN-形成的Cu(SCN)42-可被吸附在负载氯化十四烷基苄基铵(Zeph)的微晶三苯甲烷(TPM)上。在最佳条件下,Cu(Ⅱ)能与常见阳离子Fe(Ⅲ)、Ni(Ⅱ)、Cr(Ⅲ)、Al(Ⅲ)、Mn(Ⅱ)、Pb(Ⅱ)、Cd(Ⅱ)等完全分离,且富集时基本不受SO24-、NO3-、SCN-、Br-、Cl-、ClO4-的影响。富集因子可达100倍,回收率在91%以上。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环境水样中Cu(Ⅱ)的富集与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