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129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Zn(Ⅱ)—Ag(Ⅰ)—组氨酸—H2O系配位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n(Ⅱ)┐Ag(Ⅰ)┐组氨酸┐H2O系配位平衡研究方福荣张祥麟郭学益(深圳蛇口商检局518067)(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长沙410083)(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系长沙410083)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一般都不能以简单离子独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分子或离子(如H...  相似文献   
72.
陈三平  高胜利  史启祯 《中国化学》2004,22(10):1115-1122
Introduction The first-row transitional metals of chromium, man-ganese, iron, cobalt, nickel and copper are essential trace elements to human body,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hundreds of metalloproteins and metallo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ferment syntheses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metabolism of nucleic acid, protein, carbohydrate and fat. L--histidine is one of the basic units of proteins and absorbed from food because of not being synthesized in human body. Therefore, it is of practic…  相似文献   
73.
A novel intermolecular phosphoryl transfer from O-trimethylsilyl-N-(O, O-diisopropyl)phosphoryl serine trimethylsilyl ester to N, N‘-bis(trimethylsilyl) histidine trimethylsilyl ester wasstudied throug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transfer reaction went through penta-coordinated phosphorus intermediate.  相似文献   
74.
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L-组氨酸修饰碳黑微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采用二次导数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测定,在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多巴胺在0.15 V处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8~1.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1.0×10-8mol/L。该聚合物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有效地排除抗坏血酸对测定的影响,用于人工合成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5.
电喷雾质谱(ESI-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已在配合物的结构和机理的研究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组氨酸钴(CoL2)(L=组氨酸)对分子氧活性很高,极易生成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特点,采用ESI-MS方法研究了组氨酸钴氧合物(CoL2-O2-CoL2)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结果发现,质谱图中在相应于双核氧合配合物的高质荷比端(m/z>ML2),CoL2出现质谱峰,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在质谱图中高质荷比端没有出现质谱峰,只有配合物ML2的相关峰;这个结果证明了文献报道中的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存在,根据所得质谱结果,初步研究了组氨酸钴双核氧合配合物和ML2配合物的裂解规律。结果表明,可根据质谱数据中有无二聚体形态,做出Co配合物有无吸氧性能的初步判断,因此电喷雾质谱(ESI-MS)可做为研究Co配合物氧合反应和表征Co氧合配合物的有效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6.
研究并构建了一种基于荧光碳点(carbon dots, CDs)的新型“开关”探针,利用CDs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痕量组氨酸(histidine, His)的检测。在pH 7.6的溶液中,钌(Ru)能与CDs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形成弱的基态化合物,导致CDs的荧光猝灭,此时体系处于“关闭”状态。而His与Ru有更强的亲和力,故向体系中加入 His后,Ru从CDs表面竞争中下来,CDs的荧光得到恢复,此时体系被“打开”。考察了pH、缓冲溶液、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Ru对CDs荧光的猝灭类型,得出了Ru对CDs荧光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6的溶液中,在20~25 ℃条件下,体系在10 min 内反应完成。His的浓度与碳点荧光的恢复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6.5~219.3×10-6 mol·L-1,检出限为:2.15×10-6 mol·L-1。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氨基酸注射液中组氨酸含量的测定,其RSD≤2.07%,回收率在95.7%~102.4%之间。将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CDs应用于构建“开关”型荧光探针,不但拓宽了CDs的应用范围,为一些重要物质的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应对外界刺激和调控自身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组氨酸激酶是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组氨酸激酶具有多功能性,不仅能自身磷酸化并能把磷酸基团传递给应激调节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使之磷酸化,还能催化RR的去磷酸化。研究发现组氨酸激酶HK853的功能受pH值调控,该文利用选择性同位素标记方法,通过NMR技术研究了参与HK853与RR468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发现DHp结构域His260侧链的pKa值与HK853的磷酸酶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HK853与底物形成复合物后其pKa值降低,使His260侧链更易于去质子化,有助于HK853磷酸酶活性的提高。阐明了HK853行使磷酸酶功能时的酸碱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78.
水溶液中组氨酸与金属镉离子配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pH值条件下Cd2+·His为1:1和1:2的二元体系和在相同pH值不同配比条件下进行了113Cd、13C、1H NMR观测和研究.对四比为1:1,pH=2.61和pH=5.06的该体系和配比为1:2,pH=3.48及pH=7.10的体系进行了不去偶及选择性照射1H观测113Cd的NOE实验.根据113Cd的话线变化及13C谱线和化学位移的变化及-维NOE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pH<4.0时.组氨酸中仅羧基氧和溶剂H2O一起参与配位;而当pH>4.0时,组氨酸中咪唑环上的N-1也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79.
应用变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脉冲升温纳秒时间分辨红外差谱研究了组氨酸和甘氨酸的重水溶液的羧基负离子的振动.结果表明不仅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氢键,而且氨基酸分子和溶剂分子之间也形成氢键.当温度升高时,羧基负离子在1600?1610 cm?1 附近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发生蓝移,说明高温使氢键减弱.温度从10℃突然升高到20℃,组氨酸的时间分辨瞬态光谱出现两个漂白峰,一个在1604 cm?1,指认为形成氨基酸分子间氢键的羧基负离子的峰;另一个在1612 cm?1,指认为氨基酸分子和溶剂分子形成氢键的羧基负离子的峰.前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提高金属纳米粒子在石墨烯片上的分散度,通过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His-GQD)作为桥梁,设计合成银铜双金属/His-GQD/石墨烯杂化物(AgCu/His-GQD/G)。His-GQD通过π-π堆积作用固定到氧化石墨烯上,然后与银离子和铜离子结合形成复合物,最后在氮气保护下热还原获得AgCu/His-GQD/G。形成的杂化物表现出独特的三维结构,且银、铜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石墨烯片上。基于该杂化物构建了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适配体与杂化物上的银、铜纳米粒子通过Ag-N和Cu-N键连接而修饰到电极表面上,用于毒死蜱、克百威和多菌灵的测定,表现出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毒死蜱、克百威和多菌灵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10^(-2)~1.00×10^(3)pmol·L^(-1)、1.00×10^(-1)~1.00×10^(4)pmol·L^(-1)和1.00~1.00×10^(6)pmol·L^(-1),检出限(3S/N)分别为3.2×10^(-3)pmol·L^(-1)、2.3×10^(-2)pmol·L^(-1)和2.9×10^(-1)pmol·L^(-1)。该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黄瓜样品中克百威、毒死蜱和多菌灵的测定,仅检出多菌灵,检出量为1.21 pmol·L^(-1)和1.25 pmol·L^(-1);并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9.3%~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