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1篇
  免费   5491篇
  国内免费   15518篇
化学   26577篇
晶体学   1270篇
力学   1454篇
综合类   799篇
数学   3836篇
物理学   11704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1145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1177篇
  2018年   790篇
  2017年   1181篇
  2016年   1344篇
  2015年   1399篇
  2014年   2341篇
  2013年   2430篇
  2012年   2334篇
  2011年   2285篇
  2010年   2049篇
  2009年   2373篇
  2008年   2462篇
  2007年   2257篇
  2006年   2423篇
  2005年   2246篇
  2004年   1968篇
  2003年   1592篇
  2002年   1224篇
  2001年   1129篇
  2000年   1022篇
  1999年   954篇
  1998年   611篇
  1997年   573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99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386篇
  1992年   421篇
  1991年   376篇
  1990年   329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高分子自组装ZnO纳米带合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O nanobelts were synthesized from zinc acetate (Zn(CH3COO)2) and polyvinyl alcohol(PVA) at about 300 ℃, 400 ℃, and 550 ℃.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The ZnO nanobelts were typically 10~30 μm in length and 30~8 000 nm in wid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nO Y-nanobelts were formed owing to dislocation structure.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120 ℃ and enough time for growth of the crystal are essential to ZnO nanobelts synthesis.  相似文献   
992.
含噁二唑的聚(间亚苯乙烯)电致发光二极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Burroughes等人[1]以聚(对亚苯乙烯)为发光材料制备了第一个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该工作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聚合物材料具有很好的电、热稳定性以及机械加工和成膜性能,发光亮度和效率较高,通过化学修饰可获得三原色发光.而且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较低,可实现大面积平板显示和集成化.  相似文献   
993.
H_2TPP与AgNO_3在乙醇中的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 5,10 ,15,2 0 -四苯基卟啉 (H2 TPP)的乙醇溶液与AgNO3的乙醇溶液混合后 ,在光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谱图显示H2 TPP发生络合反应 ,生成其二价银络合物Ag(Ⅱ )TPP。银胶能加快该反应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甲醛-苯氧乙酸树脂对重金属离子铅、镉、汞的交换性能,并考察了温度、pH值、浓度等因素对交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等温交换过程均符合Langmuir交换等温式,交换受液膜扩散控制;其交换容量可分别达1.85mmol/g、1.73mmol/g、1.13mmol/g。  相似文献   
995.
复合纳米微粒;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γ-Fe2O3纳米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996.
有关Co(Ⅱ)、Ni(Ⅱ)萃取分离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Preston报导了硫氰酸季铵盐(Q~ SCN-)萃取Co(Ⅱ)、Ni(Ⅱ)的平衡研究,认为Co(Ⅱ)的萃合物组成为Q_2Co(SCN)_4.本文用上升液滴法技术考察了Co(Ⅱ)/0.10mol·L~(-1)SO_4~(2-)/QSCN-煤油体系在298±1K条件下萃取速率R与CoSO_4、SO_4~(2-)和QSCN浓度的关系,确定了正向初始萃取速率方程,拟定了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光催化过程中的低光利用率和低催化效率,采用光化学还原法将Ag纳米颗粒均匀修饰在BaTiO3纳米压电材料表面,制备了x mol/L-Ag/BaTiO3x=0.01、0.02、0.04,x为Ag的浓度)等离激元压电光催化剂.研究了压电光催化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及等离激元颗粒负载的浓度对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02 mol/L-Ag/BaTiO3在全光谱光辐照和超声激发的压电场的辅助下,在75 min内可降解91%的罗丹明B,将降解效率提升了21%,证实了纳米复合结构中压电势对表面等离激元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影响.催化性能的提升源于压电效应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协同作用.Ag纳米颗粒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SPR),使光吸收范围从紫外光区扩大至可见光波段.超声驱动可使BaTiO3纳米压电体发生形变而于表面产生压电电荷,压电势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LSPR诱导的光生载流子分离,促进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加速有机染料的降解.本工作将BaTiO3的压电效应引入等离子体光催化中,可推广到其他材料和催化系统中,为环境净化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98.
以乙酰丙酮镍、油酸、油胺为原料,十八烯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剂热法,在不同反应条件制备了纳米级氧化镍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光谱分析以及塔菲尔(Tafel)测试考察了反应物比例、保温时间、表面活性剂(PVP)、油胺的量对产物微结构、粒径、形貌、光学以及电化学活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物n[Ni(acac)2]∶n(OA)=1∶2、添加剂PVP质量分数为1.66%、油胺物质的量为30 mmol、200℃下保温8 h时,可获得粒径约为30~40 nm纯相氧化镍,具有最佳电化学活性,交换电流密度为J0=1.23×10-2 mA·cm-2.  相似文献   
999.
Monodispersed nano-Pd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sonochemical reduction of a 1∶12 molar mixture of palladium(Ⅱ) chloride(PdCl2),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in double deionized aqueous solution. The reducing substance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ith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X-ray photo electron specstropy analysis (X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uction of Pd(Ⅱ) to metallic Pd is achieved and that the obtained suspensions have a long life period. The Pd nanoparticles are highly dispersed and uniform in size (in the range of 1~10 nm).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DS for Pd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interactions between Pd and SDS.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长光程气体池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了除草剂2-甲基|4|氯苯氧乙酸(MCPA)与·OH自由基在23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2.67×10-11  cm3/(s*mol), 以此估算了在大气中·OH自由基浓度为 7×105  mol/cm3时, MCPA与·OH自由基反应导致的大气寿命为14.9 h. 结果表明, 在大气环境中MCPA较容易降解, 不会通过大气输送对环境造成广泛和持久性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