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0篇
  免费   7461篇
  国内免费   13782篇
化学   20559篇
晶体学   1322篇
力学   4104篇
综合类   766篇
数学   2434篇
物理学   14618篇
  2024年   255篇
  2023年   866篇
  2022年   915篇
  2021年   1075篇
  2020年   835篇
  2019年   1032篇
  2018年   782篇
  2017年   1084篇
  2016年   1140篇
  2015年   1222篇
  2014年   2476篇
  2013年   2069篇
  2012年   1956篇
  2011年   2125篇
  2010年   2040篇
  2009年   2133篇
  2008年   2288篇
  2007年   1822篇
  2006年   1982篇
  2005年   2120篇
  2004年   1768篇
  2003年   1970篇
  2002年   1504篇
  2001年   1443篇
  2000年   1081篇
  1999年   800篇
  1998年   677篇
  1997年   595篇
  1996年   548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379篇
  1992年   386篇
  1991年   361篇
  1990年   394篇
  1989年   320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Nano-ZnO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oxygen- and argon-plasma-assisted thermal evaporation of metallic Zn at low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low-temperature annealing at 300℃ to 500℃ in oxygen ambient.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the nano-ZnO films have a polycrystalline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 Raman scattering spectra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interface layers between Zn and ZnO. Upon annealing at 400℃ for i h, the interface mode disappear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show a very strong ultraviolet emission peak around 381 nm.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PL spectra indicate that the UV band is due to free-exciton emission.  相似文献   
122.
We investigate magnetic and crystalline microstructures of melt-spun (Fe0.675Pt0.325)100-xBx (x=12, 14, 16, 18,20) nanocomposite ribbons after optimal thermal treatment using a magnetic force microscope. The magnetic microstructures are characterized by darker spots adjacent to brighter ones in a sub-micro scale and in random distribu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exchange coupl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rystals in the 10-100 nm scale, implied by the maximum value (δM)max of the Henkel plot, could be roughly described by the ratio of the average width of the magnetic spots w^- to the average crystal size D^- for the ribbons.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intrinsic coercivity jHc of the ribbons is sensitive to their crystal sizes, and the smaller D^-, the higher jHc. Finally, by using roughness analysis, the curve of the root mean square values (δФ)rms of the phase shift of the magnetic force images versus the boron content x is obtained, which is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magnetization σ12 kOe of the ribbons versus x.  相似文献   
123.
模糊全区间序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绪柱  宋雪丽 《数学杂志》2005,25(3):320-326
本文试图对模糊偏好结构及模糊全区间序结构的定义进行探讨,并讨论它们的性质.以Fodor等提出的公理为基础,给出了模糊偏好结构的定义,同时对一类重要的模糊偏好结构-模糊全区间序结构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模糊全区间序结构的一些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4.
模拟纳米晶体原子分布及X射线散射理论图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明  孙伟  邢金华  王煜明 《物理学报》1997,46(7):1319-1325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晶体(1—3nm)的结构.利用模拟的结果,进行了X射线衍射及径向分布函数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纳米晶体晶界呈短程有序,界面原子间距分布很宽;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晶粒的畸变越大,原子体积常数也明显增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5.
Fe2O3纳米微粒溶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Z-扫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Z扫描技术在透明区域研究了Fe2O3纳米微粒水溶胶和表面包覆有机溶胶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给出了非线性折射率γ、双光子吸收系数β、自由载流子折射系数σr和自由载流子吸收截面σab等重要物理参数,讨论了自由载流子效应对Fe2O3纳米微粒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6.
王九庆  方守贤 《中国物理 C》1998,22(12):1156-1163
探讨了设计负动量压缩因子(αp<0)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储存环磁聚焦结构的可行性及方法.作为应用实例,说明了设计αp<0的τ–粲工厂磁聚焦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7.
128.
电场对水结构的影响—电场处理水的应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陈家森  叶士景 《物理》1995,24(7):424-428
水经电场作用后,能使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它的理化特性出现一系列改变,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数据,提出电场可引起部分水分子的氢氧键断裂,使水中出现过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自由质子,这一结论可满意地解释如下现象:用电处理水喂养纤毛虫,其分裂速度加快;受电场刺激的鱼胚胎,其孵化率,存活率明显提高,其后期生长速度加快等。  相似文献   
129.
纳米硅量子线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大鹏 《物理》1998,27(4):193-195
一维纳米材料是当今介观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脉冲激光成功地制备纯度高、直径分布均匀的纳米硅量子线(SiNWs)的方法,介绍了纳米量子线的形貌、显微结构、生长机理和物理性能研究的最新结果.纳米硅量子线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以金刚石压腔高压装置为工具,用Ⅱ型金刚石作压砧兼红外窗口,对本征态聚苯胺进行了高压(0~8.4 GPa)就位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4.8~5.2 GPa压力区间,代表醌环振动的吸收峰相对代表苯环振动的吸收峰变小,表明聚苯胺在此压力区间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聚苯胺的高压(0~14.5 GPa)电阻测量结果表明:当压力小于7.5 GPa时,电阻随压力升高而显著降低,据此认为聚苯胺为电子性导电物质;在7.5 GPa处电阻出现极小值,然后又缓慢升高,至10 GPa后基本不变。推测聚苯胺电阻极小值是由结构变化引起的。至于红外光谱与电阻测量结果反映聚苯胺结构变化的压力值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测试条件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