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9篇
化学   162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在室温下,通过电位置换反应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Ni-YSZ(钇掺杂氧化锆)阳极表面制备海胆状Pd催化层。该催化层的结构和性能通过SEM、XRD和电化学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维纳米花状Pd催化剂是由在Ni-YSZ阳极表面形成的多条纳米棒有序的组合而成。通过在Ni/YSZ阳极表面引入该催化层,相比与传统Ni-YSZ阳极,燃料电池的最高功率和稳定性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该研究表明,电位置换反应是一种很高效的在传统Ni-YSZ阳极表面制备纳米抗积炭的功能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采用自制的连续流动反应装置,分别以2520及316L不锈钢管为反应器,对不同气体流量(20ml.min-1,30ml.min-1,40ml.min-1)、不同壁温(700℃,750℃,800℃)、恒定反应时间(20min)等条件下干馏瓦斯中丙烯组分在不同反应器内积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两种管壁上初始积炭温度范围为630℃~650℃及670℃~690℃;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积炭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管内积炭都以丝状炭和无定形炭为主;用程序升温氧化方法对不同工况下两种反应管内积炭量进行分析,得出316L耐热合金具有抗金属粉化特性;运用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管内剥离炭样活性进行表征,结果验证316L耐热合金内积炭活性高于2520耐热合金内积炭。  相似文献   
93.
加氢裂化催化剂积炭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热分析技术和反应色谱等手段及催速老化法对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积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所涉及的几种不饱和烯烃反应物而言,随着碳链长度的增长,催化剂积炭量略有降低;对直链烷烃反应物,碳链越长则催化剂积炭量越多,且分布于催化剂所有的孔内;在碳数相同的情况下,烯烃的不饱和度越大越容易积炭.  相似文献   
94.
工业Mo-Ni/USY-Al2O3失活催化剂的再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SCA,XRD,SEM及TPR等手段表征了不同条件下再生的工业失活加氢裂化催化剂.结果表明,Mo-Ni/USY-Al2O3失活催化剂在实验室装置中快速再生优于慢速再生;再生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有影响.480℃再生能将失活催化剂中绝大部分的碳和氮烧掉,且比表面积恢复率最高;600℃再生时,催化剂的毛细孔口明显减少,且产生少量聚结态β-NiMoO4晶相.  相似文献   
95.
甲烷无氧芳构化制芳烃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Mo/HZSM-5作为甲烷无氧芳构化的金属一酸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 HZSM-5 分子筛表面的硅酯修饰对Mo物种的分散状态、配位结构及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水汽处理调变分子筛的酸性,考察了催化剂的积炭行为同酸强度分布的关系. 并发现分子筛表面的中性端式硅羟基或酸性桥式铝羟基与Mo物种结合对Mo物种的分 散状态和配位结构有不同影响.XPS和H_2-TPD结果表明,浸渍Mo组分之前对分子筛 表面进行硅酯修饰以覆盖其外表面的部分铝羟基可以显著提高Mo物种的分散度,说明 硅羟基对Mo物种的分散有利,而与铝羟基结合则不利于Mo物种的分散.ESR结果表 明,催化剂表面大部分Mo物种与分子筛的铝物种之间无直接相互作用,这部分Mo物 种以六配位为主,容易被还原为碳化钼活性相;与分子筛的铝物种之间存在强相互作 用的那部分 Mo物种则以四配位和五配位为主,不易被还原为碳化钼活性相,对反应不 利,硅酯修饰使六配位的Mo物种增多,减少了四配位Mo物种的生成,使催化剂的活 性有所提高,但对积炭行为影响很小.反应过程中积炭主要在分子筛的酸中心上生成. NH3-TPD与 TPO结果表明,在MO/HZSM-5的酸中心上主要生成两类不同H/C比  相似文献   
96.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失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永泉  李树本 《分子催化》2000,14(5):373-378
选用了两个化肥厂的失活甲醇合成催化剂,采用XRD、SEM、SEM-EDS、TEM、XPS、TRP、CO-TPD和化学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硫中毒、积炭、铜粒长大和杂质金属沉积等是造成甲醇合成催化剂失活的因素。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因素都导致催化剂活性表面积的降低,对反应物CO吸附量减少,或造成催化剂对CO吸附能力的降低,从而降低合成甲醇反应的活性。硫中毒和铜粒长大是普遍存在的最主要因  相似文献   
97.
对经过程序升温表面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TPSR)后的Mo/HZSM-5催化剂上的积炭进行了程序升温加氢反应(TPH)和程序升温CO2反应(TPCO2),并对相应催化剂上的积炭进行了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和热重(TG)实验.TPH实验及TPCO2实验表明,H2主要对高温烧炭峰发生作用.CO2则可同时对这两种烧炭峰产生影响,对低温峰积炭的影响尤其明显.对不同Mo含量的催化剂进行上述实验的结果表明,Mo担载量的变化及不同的实验过程都会影响催化剂上两种温峰的积炭在总积炭量中所占的比例.由TG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动力学结果说明,无论是TPH还是TPCO2实验都可以降低烧炭过程的一级反应起始温度,并减少其活化能.此外,催化剂中Mo担载量的变化也会对开始温度和烧炭活化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
Ni取代六铝酸镧催化剂LaNiAl11O19表面积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Ni取代六铝酸镧催化剂LaNiAl11O19表面积炭研究  相似文献   
100.
通过 TEM、XPS、TGA、TPR-CO2 技术 ,对在 Ni取代六铝酸镧催化剂 La Ni Al1 1 O1 9表面上的甲烷裂解积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积炭及二氧化碳的消炭行为进行了研究 ,以探索该催化剂表面积炭形貌、来源、积炭物种以及积炭活性 .结果表明 ,甲烷具有相当高的裂解积炭活性 ,裂解后生成炭化物 ( carbide炭 )和石墨炭两种不同活性的炭种 ;二氧化碳的解离活性则相对较低 ,但其消除催化剂表面积炭活性却相当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