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化学   817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该文通过含有盐酸的乙醇溶液回流水解并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建立了山银花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萘酚、芹菜素和黄芩素5种黄酮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以芦丁、木犀草苷、紫云英苷、野漆树苷和黄芩苷5种黄酮苷为代表开展研究,山银花样品经50%的乙醇溶液(含10%浓盐酸)回流2 h水解黄酮苷,同时对黄酮苷元进行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Mightysil RP-18色谱柱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负离子扫描),外标法定量测定水解后的5种黄酮苷元含量。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为0.005 g/kg(槲皮素),0.01 g/kg(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和0.05 g/kg(山萘酚和黄芩素)。在0~1.0 g/kg范围内,5种黄酮苷元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在山银花样品中对待测物进行3种加标水平的回收实验(加标水平相当于水解后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为:0.10、0.20、0.40 g/kg,山萘酚、芹菜素和黄芩素含量为:0.05、0.10、0.20 g/kg),方法的平均回收率70.4%~104%;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该方法实现了山银花中多种主要黄酮苷元含量的同时测定,且对研究山银花药效及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2.
963.
本文以甘氨酸为还原剂和功能化试剂,合成了铂纳米颗粒-甘氨酸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Pt-G-rGO)。通过场发射透射电镜观察了材料的形貌,使用红外光谱和XRD图谱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在不加H2PtCl6的情况下,采用同一方法制备了甘氨酸功能化石墨烯材料(G-rGO/GCE)。将这两种材料分别修饰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电化学传感器(Pt-G-rGO/GCE和G-rGO/GCE)。与GCE和G-rGO/GCE相比,Pt-G-rGO显示了更快的电子传递速率,并对大豆苷元具有更灵敏的响应。考察了溶液pH及扫速对响应信号的影响,依据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大豆苷元的电化学反应。建立大豆苷元的测定方法,应用于市售药品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964.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黄芩-栀子药对主要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配伍可抗脑缺血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的表达和活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对接方法,以黄芩苷和栀子苷为研究对象,以环氧合酶COX-2为靶点,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系,探讨黄芩苷-栀子苷配伍治疗脑缺血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综合研究结果可知,黄芩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大于栀子苷对COX-2的抑制作用,黄芩苷的抗炎活性强于栀子苷,从而为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抗炎活性和作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5.
利用近红外快检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管花肉苁蓉饮片中4种主要苯乙醇苷含量的方法。以60批管花肉苁蓉饮片为研究对象,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管花肉苁蓉饮片中4种主要苯乙醇苷(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管花肉苁蓉饮片中4种苯乙醇苷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该定量分析模型中4种主要苯乙醇苷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二阶导数法(2nd Der)+多元散射校正法(MSC)+SG平滑法(SG Smth), 2nd Der+SG Smth, 2nd Der+MSC+SG Smth, 2nd Der+MSC+SG Smth;校正决定系数(Rc2)分别为0.9631, 0.9965, 0.9839, 0.9467;预测决定系数(Rp2)分别为0.8472, 0.8589, 0.8613, 0.8109;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分别为0.3236, 0.0058, 0.0581, 0.0237;预测均方根偏差(R...  相似文献   
966.
为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机理,以Zeta电位、粒径及微观样貌观察(SEM)为指标对栀子苷-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复合物进行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法探究栀子苷与不同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的淬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栀子苷会使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粒径减小,且栀子苷与80℃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复合物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最小;栀子苷与热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之间淬灭过程是自发的,机制为静态淬灭,相互作用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形成了结合位点数近似于1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967.
构建了一种近红外激发上转换纳米粒子-分子印迹(UCNPs@MIPs)复合荧光探针,并应用于尿液中黄芩苷的检测。以黄芩苷作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SiO2包覆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封装到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当模板分子被去除后,该复合材料留下特异性结合位点,与黄芩苷之间可产生静电引力相互作用。黄芩苷可使上转换纳米粒子发生荧光猝灭实现对其选择性荧光分析。最优条件下,黄芩苷的浓度在0.1~50μmol/L范围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3μmol/L,尿液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00.5%,相对标准偏差为1.3%~3.9%。该方法可实现对黄芩苷的选择性检测。  相似文献   
968.
以烟酸(NIC)为配体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铜-烟酸-四甲基乙二胺配位聚合物(Cu-NICTMED),并将其用于黄芩中黄芩苷的吸附、分离和纯化,建立了一种无毒无害、环境友好、流程简化且效率较高的提取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NIC-TMED,然后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以实现适当的配位及准确合成.研究了Cu-NIC-TMED吸附黄芩苷的规律和机理:该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同时,通过对响应面(RSM)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吸附参数.在最佳吸附参数条件下, Cu-NIC-TMED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吸附率高达84.08%,且对黄芩中其它成分的吸附效果微乎其微.使用pH=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解吸溶液, Cu-NIC-TMED解吸黄芩苷的解吸率为41.24%,黄芩苷的纯度由吸附前的21.55%提高到解吸后的75.77%, Cu-NIC-TMED在吸附前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回收率达到78.64%.因此, Cu-NIC-TMED在黄芩苷的吸附纯化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