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665篇
  国内免费   320篇
化学   466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149篇
综合类   57篇
数学   80篇
物理学   14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analyze the reading and initialization of a topological qubit encoded by Majorana fermions in one-dimensional semiconducting nanowires, weakly coupled to a single level quantum dot (QD). It is shown that when the Majorana fermions are fused by tuning gate voltage, the topological qubit can be read out directly through the occupation of the QD in an energy window. The initialization of the qubit can also be realized via adjusting the gate voltage on the QD, with the total fermion parity conserved. As a result, both reading and initialization processes can be achieved in an all-electrical way.  相似文献   
992.
分析和介绍了自适应光学闭环系统中一种实用的实时多路自适应控制算法。该多路自适应控制算法综合考虑了大气湍流扰动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时间延迟对系统控制效果的影响,其各个控制回路的控制参数能根据外界扰动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迭代调整,从而使系统始终工作在最优控制状态。利用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上模拟的大气湍流扰动信号,实现了对变形镜各路控制电压进行闭环优化控制的多路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对该算法的收敛性、控制效果、控制带宽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同经典比例积分控制算法相比,多路自适应控制算法具有更强的自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减少外界扰动对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效果的影响,提高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闭环控制带宽,改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一种利用多模态耦合的开孔型宽带换能器。在传统纵振换能器前盖板一定距离处开一矩形通孔,以激发出能与纵振耦合从而拓宽频带的振动模态。以带宽为目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通孔的长度、宽度和孔前端离前盖板端面的距离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佳的开孔位置和尺寸。研制了换能器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在12~32 kHz频带范围内,换能器有3个工作模态,后两阶模态对工作带宽的展宽有贡献。未开孔的同尺寸纵振换能器-3 dB带宽仅3 kHz,开孔换能器带宽则达10.50 kHz,有效地拓展了工作带宽。理论计算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一种带有活性—NH2基团的温度敏感性亲水型共聚物P(NiPAAm-co-DMAA), 并将其作为引发剂, 合成了P(NiPAAm-co-DMAA)-co-P(L-Ala), 其分子量分布(PDI)在1.3左右. 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 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 胶束大小200~300 nm, 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共聚物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45.5 ℃. 温度低于LCST时, 聚合物溶解形成胶束; 高于LCST时, 胶束解离, 聚合物不溶. 聚合物对温度的响应是快速而可逆的.  相似文献   
995.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新的化合物(E)-4-′(4-(2-(2-萘)乙烯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用Fe2+或Fe3+来滴定时,L的溶液(三氯甲烷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20)颜色分别从无色变成洋红色和橙红色,相应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在374和574 nm出现特征吸收峰.此外,即使存在其它过量金属阳离子时,L对Fe2+或Fe3+离子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另外,还研究了L对Fe2+或Fe3+离子及两者共同存在时的线性检测浓度范围和最低检测极限(LOD).  相似文献   
996.
回顾了近年来作者在荧光分子开关的设计、合成、性质及其在数字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所制备的5-甲氧基-2-(2-吡啶基)-噻唑(2-MPT,1)及其系列衍生物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发光性质对所处化学环境敏感的基本特性,作者对相关体系的可控光谱性质进行了二进制的编码,实现了丰富的分子基二进制逻辑门和运算功能.结合微流芯片技术,对分子基数字信息处理系统的器件化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997.
P(NIPA-co-NVP)温敏性凝胶微粒的药物释放与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氧化-还原试剂引发,通过反相悬浮共聚制备了微粒状热缩温敏水凝胶;研究了共聚单体配比及交联剂用量对凝胶温敏性能和溶胀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其温敏性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进行了药物吸附-释放实验;利用红外光谱和显微技术对微凝胶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该凝胶降解的可能性。实验发现:NVP单体的加入使共聚凝胶的体积相变温度和平衡溶胀率都明显升高,药物吸附率增加,而溶胀-退溶胀的响应速度及水保留率降低,释药率降低;该凝胶在pH1,37℃条件下能够降解,降解率随单体中NV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通过设计一种特殊的电池结构,动态改变电解液与导电玻璃(Tc0)的接触面积,固定Ti02薄膜面积,将TCO/OL解液界面与TiO2/电解液界面两种复合途径进行区分,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复合途径变化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表征界面电荷交换过程,研究了不同途径在复合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单色光下,1-V性能测试,对不同界面复合主导下的DSC二极管特性进行数值分析,探讨了复合过程中界面电荷交换变化对光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光强下(Voc=700mV)改变TCO/电解液接触面积对复合影响不明显,DSC电子复合主要经由TiO2/电解液界面,电池具有明显的二极管特征;而弱光下(Voc〈400mV)增加TCO/电解液接触面积将使复合大幅增加,此时电荷交换由TCO/电解液界面主导,电池填充因子大幅降低,整流作用减弱.由于TCO/OL解液界面电荷交换明显慢于TiO2/电解液界面,通过同一电池一定光强范围内的光电压变化对比发现,高光强下光电压变化较慢,而弱光下光电压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一种有机半导体二极管电流电压关系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是基于Pasveer 等人[Phys. Rev. Lett. 94, 206601 (2005)]的迁移率模型建立的,其中考虑了影响有机半导体载流子输运最重要的因素,包括温度、载流子浓度和电场强度。将Pasveer等人迁移率公式中的载流子浓度和电场强度用常数迁移率下严格解计算的平均值代入,然后将得到的迁移率取代Mott-Gurney电流电压关系中的常数迁移率从而得到解析电流电压表达式。将新解析表达式应用于三种材料制作的有机二极管,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表明解析表达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磁性液体与非磁性气泡磁导率的差异,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了氮气-磁性液体两相流的电磁感应现象。以颗粒体积浓度为3.83%的水基Fe3O4磁性液体为工质,同时采用物性与其相近的去离子水进行流型的可视化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管内为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时均能产生毫伏级的感应电压,且感应电压的峰峰值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另外根据感应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可以辨识出管内的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