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8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2652篇
化学   6292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6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了4个含异恶唑基团的二铁配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以含羟基二铁配合物[Fe2(CO)6μ-SCH2CH(CH2OH)S)] (1)与5-甲基异恶唑-4-羧酸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以高产率制备了配合物[Fe2(CO)6μ-SCH2CHCH2OOC(5-C3HNOCH3)S)] (2),再分别与三(对甲苯基)膦、三(4-氟苯基)膦或三(2-甲氧基苯基)膦反应,合成了3个含膦配合物[Fe2(CO)5(L)(μ-SCH2CHCH2OOC(5-C3HNOCH3)S)],其中L=P(4-C6H4CH333)、P(4-C6H4F)34)、P(2-C6H4OCH335)。使用元素分析、谱学和X射线晶体学对新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这些配合物可以催化醋酸中的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其中,2拥有最低的过电位而4拥有最高的催化效率。此外,该类配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2.
CdSe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温下,以CdSO4H1SeO3和Na2SO4为原料,采用二电极体系,利用电化学法在ITO玻璃基底上沉积了CdSe薄膜.采用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HR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不同沉积电压下所制备的薄膜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为立方相CdSe,呈纳米颗粒状,部分粒子表现出不均匀团聚.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较体相CdSe有较大的蓝移,且导致禁带宽度发生改变,表现出量子尺寸效应.样品发射光谱表现出荧光现象,且单色性好.适当的沉积电压对CdSe薄膜的形貌和质量起关键作用,同时讨论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3.
碳纳米管/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刘颖  张伟德 《化学进展》2011,23(8):1583-1590
光电化学过程是在光作用下的电化学过程,它是光伏电池,光电催化等实际应用的基础,是当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能力,大的比表面积,被认为是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有效载体,其独特的一维结构可以为电子提供有效的传输路径。碳纳米管与半导体材料复合,能实现碳纳米管和半导体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协同,近年来在光电化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碳纳米管/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光电协同作用机理及其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光电协同分解水制氢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陈毅挺  黄露  林棋 《化学进展》2011,23(11):2377-2388
热电极技术是使用电流直接或间接加热微电极,通过控制施加电流的时间和大小来调节电极表面的温度。电极加热时可以只提高电极表面温度,而溶液的整体温度并不改变。由于温度对电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扩散和对流均有影响,使用热电极技术可以减少背景噪音、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重现性。因此,热电极技术因其简单的加热设备、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更低的电极污染效应,在电化学分析领域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热电极技术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电极设计思路、电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电极种类以及在电化学检测系统、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流动注射安培检测系统、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化学/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中的相关应用。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周丽霞  刘淑娟  赵强  凌启淡  黄维 《化学进展》2011,23(9):1871-1882
基于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电化学池在信息显示和固体照明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因此其相关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器件性能的提高等工作在近几年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在各类离子型过渡金属配合物中,离子型铱配合物由于发光效率高,发光颜色容易调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离子型铱配合物在发光电化学池中的应用进展,重点评述了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电化学池的制备和器件的高性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于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发光电化学池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碳纳米管(CNTs)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电化学性质,如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和良好的吸附性能等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碳纳米管可以通过物理吸附、静电或疏水作用等非共价结合方式或共价连接方式固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抗体等),有效地促进生物大分子与电极间直接、快速的电子转移,可应用于多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碳纳米管本身在近红外光区具有独特的荧光和拉曼光谱,可以利用多种光谱手段对多种生物分子实现定量检测,因此近年来碳纳米管在光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碳纳米管在电化学和光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制备了乙酰胆碱酯酶/Nafion/普鲁士蓝修饰的玻碳电极,测试了该修饰电极检测有机农药西维因(carbaryl)和敌百虫(trichlorfon)的性能指标。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电极的构造及其对于有机农药检测性能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乙酰胆碱酯酶均匀地分散到Nafion/普鲁士蓝修饰的玻碳电极上。 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构筑的修饰电极检测西维因和敌百虫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5 μmol/L及2.0~10.0 μmol/L和0.02~1.0 μmol/L及2.0~8.0 μmol/L,检出限分别为5.0和10.0 nmol/L。 并对模拟的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该方法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好的重复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998.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多孔不锈钢基二氧化锰薄膜电极。 在不锈钢基体上以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在水溶液中形成的液晶作掩膜,通过电化学腐蚀制备了多孔基体电极,用恒电位方法在基体上沉积二氧化锰薄膜。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二氧化锰薄膜电极形貌进行了考察,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曲线法测试了二氧化锰薄膜电极的电容。 结果表明,腐蚀后的不锈钢基体呈现多孔特征,孔分布无规律,孔径大小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沉积的二氧化锰呈颗粒状,直径为80~90 nm。 扫描速率为20 mV/s,沉积电量0.4 C/cm2时,循环伏安法测得的二氧化锰薄膜电极的质量比电容达400 F/g;沉积电量4~5 C/cm2时,面积比电容达到320 ×10-3 F/cm2,此时的质量比电容仍保持在200 F/g左右。 实验结果表明,多孔不锈钢基二氧化锰薄膜电极在超级电容器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锂硫电池中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是实现锂硫电池商业化的技术障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多硫化物在硫电极内的电化学转化速率较为缓慢。为此,我们以ZIF-9为前驱体,采用先碳化,再酸化刻蚀,最后硒化的方法合成了含少量催化剂的CoSe修饰氮掺杂多孔碳(CoSe/NC)电极材料,以期提高硫电极内多硫化物的电化学转化动力学性能,并通过流动液相三电极体系对该材料进行电化学动力学表征。结果显示,相较于对比材料,CoSe/NC能够加快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在0.2mA·cm-2电流密度下,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反应在CoSe/NC电极上有最小的反应过电位;同时,在0.1 V过电位下,各氧化还原反应也有最大的响应电流。因此,将CoSe/NC作为硫宿主材料组装电池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C(1C=1 675 mA·g-1)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 068 mAh·g-1,经过5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保持在693 mAh·g-1。另外,在3C的高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高达819 mAh·g-1。  相似文献   
1000.
对所制备的TiAl/B4C复合陶瓷材料耐海水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将10wt;~40wt; TiAl含量的TiAl/B4C复合材料在天然海水中进行60天的全浸实验,通过SEM对试样的腐蚀形貌进行观察表征,XRD分析相结构对腐蚀过程进行推测,结合电化学阻抗测试对试样耐腐蚀能力的强弱进行具体定量化的分析.结论表明,TiAl/B4C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且腐蚀性能的差异受TiAl金属间化学物含量的影响,含量为10wt;的TiAl/B4C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