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67篇
化学   111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以对甲苯乙酮(1)为原料, 经烯醇硅醚化, Lewis酸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Wittig反应, 合成了新倍半萜烯化合物2-甲基-6-对甲苯基-1,6-庚二烯.  相似文献   
32.
合成及表征了一系列以柔韧碳氢链相连不同长度的p/p型单核铁(Ⅲ)双卟啉配合物,以可见光谱首次观察到该系列配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开放式及闭合式构象的平衡,发现680nm处吸收峰强度与这种构象平衡有关,烷氧链越长,该吸收峰强度越大.利用该类配合物模拟了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对环己烷的羟化作用,催化结果表明,在以分子氧为氧源及还原剂存在的温和条件下,该类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单核铁卟啉(FeTPPCl),随着柔韧碳氢链长度的增加,双卟啉的催化活性依次增加.高的催化活性与双卟啉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平衡,即闭合式构象引起的立体位阻及电子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3.
利用苯乙酮及苯乙酮衍生物,经过傅-克乙酰化反应、偶联反应、Wittig烯化反应,合成了脱氢姜黄烯及其类似物.再经选择性催化氢化反应,可分别得到α-姜黄烯、黄根醇甲醚及姜黄氢醌甲醚.  相似文献   
34.
卢水明  毛丽娟 《合成化学》1998,6(4):335-338
利用N,N-二(2-氯乙基)氨基磷酰二异氰酸酯和胺的加成反应,合成了2,4,6三氧-1,3,5,2三氮磷杂环己烷衍生物,它们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在Mo/HZSM-5催化剂上添加助剂以及不同的反应预处理温度对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第二组分的添加,Mo/HZSM-5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预处理温度是影响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关键因素。Mo-Ru/HZSM-5催化剂经过873K空气预处理后,甲烷在973K的转化率约为10%,催化剂的稳定性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TPSR实验结果表明,Ru的加入降低了芳烃生成的温度。TPO和DTA实验结果表明,在Mo-Ru/HZSM-5催化剂上可生成较多的碳物种,结合反应结果,可以认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物种对甲烷的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是起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36.
测定了Pt-Sn型催化剂浸渍状态下的Sn-119、Pt-195的多核核磁共振。当SnCl2/DCl溶液体系中加入H2PtCl6以后,出现了Sn(Ⅳ)和另外一种Sn(Ⅱ)的构型,Sn-119峰向高场位移,说明部分Sn(Ⅱ)被氧化成Sn(Ⅳ),H2PtCl6的量对这种氧化性影响较小。而H2PtCl6/D2O溶液体系中加入SnCl2以后部分Pt(Ⅳ)被还原成Pt(Ⅱ),随着SnCl2量的增加,Pt(Ⅱ)  相似文献   
37.
在200 K以下己烯(C6H12)可以在Ru()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偏振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谱(ARUPS)结果表明,己烯分子在垂直于衬底表面并沿衬底表面<>晶向的平面内,己烯分子的轴向沿<>晶向倾斜.随着衬底温度的提高,到200 K以上,己烯分解生成新的碳氢化合物.己烯分解后,πCH分子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了0.2 eV,同时己烯中C的1s能级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了 0.3 eV.  相似文献   
38.
黄冠  郭灿城 《分子催化》2005,19(1):36-40
首次采用甲壳素和四苯基铁卟啉制备高分子金属卟啉固载物 甲壳素四苯基铁卟啉 ,并用电镜 ,紫外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它进行表征 ,测定了铁卟啉在甲壳素上的表观吸附常数 ,研究了其催化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四苯基铁卟啉能牢固地固载在甲壳素上 ,其表观吸附常数为 6 .80× 10 4L·mol-1.在无溶剂 ,无助催化剂和还原剂的体系中 ,它能高效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生成环己酮和环己醇 ,在 4 18K和 0 .8MPa的反应条件下 ,环己醇和环己酮选择性为 74 .5 % ,环己烷的摩尔转化率为 14 .79% ,催化剂转化数达到 3.80× 10 5.相对未固载的四苯基铁卟啉催化剂转化数 (按铁卟啉计 )提高了 2 1倍 .  相似文献   
39.
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穆斯堡尔法对乙苯脱氢铁系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前催化剂中的铁主要以α-Fe_2O_3和α-FeOOH的形式存在,在反应中主要组分为Fe_3O_4。用K_2CO_3和α-Fe_2O_3在高温下加热可以生成KFeO_2,后者在室温下很不稳定,在同样条件下很容易转化为Fe_3O_4。但钾的存在可促进催化剂中Fe~(3+)还原为Fe~(2+),有利于电子的交换,对催化活性起着助催作用。  相似文献   
40.
我们在研究 9-氧代桉烷 - 4-烯 - 3 -酮类化合物的 2 ,3 -二氯 - 5 ,6 -二腈基 - 1 ,4-苯醌 (DDQ)脱氢反应时[1] ,发现 1 4-降桉烷 - 4,1 1 -二烯 - 3 ,9-二酮及其 1 0 - Epimer在 DDQ脱氢条件下发生迁移重排反应 ,生成酚类化合物 .反应式如下 :DDQ脱氢反应已被详细研究 ,并被广泛地用于有机合成中 [2~ 5] ,但这种脱氢重排反应尚未见文献报道 .为了深入研究该反应 ,提出可能的重排机理 .我们参照文献 [6~ 1 0 ]方法 ,用 MVK和 EVK与相应的 2 -甲基 - 1 ,3 -二酮进行 Robinson成环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 ,并与 D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