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化学   894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45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47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料热重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焦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石油焦的有效方法,作者对选用的石油焦和煤不同配比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热重分析研究。使用常压高温热天平研究、分析了各配比混合燃料的热解特性和燃烧特性。并根据化学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各过程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即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0。结果表明,各混合燃料热解起始温度大致相同,随煤焦比减小,挥发分析出速率变缓,最大释放速度所对应的温度升高,最终失重率减小,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减小;随煤焦比增大,混合燃料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逐渐降低,最大燃烧速率所对应的温度降低,燃烧特性指数增大;随煤焦比减小,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增大。  相似文献   
52.
为了研究生物质(硬木)热解过程中颗粒内部的二次反应,对流化床环境下单颗粒生物质热解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针对典型大颗粒和典型小颗粒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条件下的热解过程,对不同大小颗粒内部各种产物的生成、消耗、积累以及逃逸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直径为2mm的小颗粒,颗粒内二次裂解的份额可以忽略,但是对于直径10mm的大颗粒,热争过程中有超过20%的一次焦油参加了颗粒内部二次反应,颗粒内二次裂解显著地改变了热解产物分布,改变了热解产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53.
生物质热解油气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生物质是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资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转化为液体燃料。生物质热解液化即是在缺氧状态下对生物质进行快速加热,然后再对热解产物进行快速冷凝,最后获得一种称为生物油的液体燃料的技术。该技术以及生物油的特点主要有:热解液化温度为500℃,远低于生物质热解气化所  相似文献   
54.
Ammonium magnesium phosphate monohydrate NH4MgPO4·H2O was prepared via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and SEM. Thermochemical study was performed by an isoperibol solution calorimeter, non-isothermal measurement was used in a multivariate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kinetic reaction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ar enthalpy of reaction above is (28.795 ± 0.182) kJ/mol (298.15 K), and the standard molar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the title complex is (-2185.43 ± 13.80) kJ/mol (298.15 K). Kinetic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econd decomposition of NH4MgPO4·H2O acts as a double-step reaction: an nth-order reaction (Fn) with n=4.28, E1=147.35 kJ/mol, A1=3.63×10^13 s^-1 is followed by a second-order reaction (F2) with E2=212.71 kJ/mol, A2= 1.82 × 10^18 s^-1.  相似文献   
55.
用含时黄金规则波包法,计算了低初始振动激发HeI_2分子振动预离解总和分衰变宽度,寿命和速率及它们随初始振动态υ的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外推数据符合得相当好.计算所需很短的波包总传播时间(不超过1ps)是由离解碎片在振动去激发绝热势能面(υ-1)上驻留时间决定的.较强的终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预言并解释了终转动态分布随着υ的移动而改变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56.
用Zn(NO_3)_2、ZnCl_2、C_4H_6O_4Zn·2H_2O及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合成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为了对合成产物的组成、形貌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我们利用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UV-Vis等。研究了不同物质含量热解及ZnO的含量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并且以六价铬为污染模拟物,对合成的ZnO/g-C_3N_4进行光催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ZnO/g-C_3N_4复合材料有更优秀的光催化性能,用氯化锌为2. 5 wt%、热解温度为510°C、保温时间120 min时,合成的ZnO/g-C_3N_4光催化性能最佳,用氙灯照射270 min后,对六价铬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93. 19%,比用样条件下单一的g-C_3N_4光催化性能提高了44. 92%。  相似文献   
57.
采用密度分离、脱灰处理和逐级化学提取等间接方法,考察了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五个重金属元素的宏观结合形态,并在Φ25mm小型石英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上述五个重金属元素在热解过程中的挥发行为。研究发现,铁岭煤中Pb, Cr, Co, Ni, V均主要与非黄铁矿类矿物质相伴生, 且高达40%~60%赋存在硅酸盐类矿物质中。Pb的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束缚的离子可交换态600℃前即可分解转化,而其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才能分解挥发;Co、Ni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可部分转换为有机结合的离子可交换态;而Cr、V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结合态在高温下部分转化生成了新的热稳定相。在500℃~900℃范围内,Pb属半挥发性元素,Cr, Co, Ni, V属难挥发性元素。微量元素的挥发性极大地受其伴生环境、共存活泼元素等的影响,硅铝酸盐类矿物质对重金属元素的挥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
反应条件对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以内蒙古红庙煤为研究对象,在温度450-650℃和氢氯压力2-5MPA的范围内,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各种因素包括传质作用对煤加氢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化率和焦油收率随最终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和流速的升高而升高,随加速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9.
固相萃取搅拌棒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海水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利用固相萃取搅拌棒(SBSE)萃取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然后用热解吸脱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萃取时间、添加NaCl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BSE方法对16种多环芳烃的萃取回收率分别在33.5%~122.4%之间;对标准样品的检出限为2.74-13.5ng/L;方法RSD为3.8%~13.1%。用此方法测定了大连海岸海水中的多环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60.
神木煤显微组分加氢热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加压热天平上终温900℃,升温速率20℃/min,0.1MPa-3MPa的条件下考察了神木煤显微组分加氢热解的热失重行为、半焦元素分布、脱硫脱氮率及半焦的燃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镜质组和丝质组的加氢热解失重行为相似,在378℃-718℃出现明显失重峰,但镜质组加氢热解失重峰温低,失重速率大,在实验压力范围(0.1MPa-3MPa)内,随热解压力升高,半焦中C含量增加,H、O含量下降,脱硫脱氮率增加,在压力为3MPa时,镜质组的脱硫率显著高于丝质组,镜质组加氢热解半焦的燃烧反应性高于丝质组半焦,随加氢热解压力的增加,半焦的燃烧反应性表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