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01篇
物理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针对中国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生产原料供需日益尖锐的矛盾和重质油利用技术的不足,提出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联产烯烃技术。阐述了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联产烯烃的技术原理及过程设计,并以固定床为反应器,焦炭和常压渣油为原料进行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当裂解温度为750℃~800℃,停留时间τ<0.5s时,渣油在焦炭介质中裂解,其低碳烯烃含量最高;渣油在模拟气化裂解区、750℃下裂解时,得到出口气体中低碳烯烃(C2H4+C3H6)、烷烃(CH4+C2H6)及合成气(H2+CO)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0%、28%及46%。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焦炭介质表面上结焦生成物的形貌,发现通氧气后结焦生成物残留量较少。实验模拟结果证明,焦炭与重质油共气化技术可以制备低碳烯烃并联产合成气,且能有效地解决重质油裂解造成的结焦问题。  相似文献   
52.
辽河减压渣油中非卟啉镍的XAFS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获得石油中非卟啉Ni的结构信息,采用荧光法对辽河减压清油中非叶琳Ni的 K边进行了XAFS测试非叶琳Ni第一配位壳层的结构和Ni-四苯基卟啉(NiTPP)的配 位结构类似,也是4个氮原子,呈平面四方构型为0.192nm,在较高的配位壳层,二 者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根据XAFS测试,对石油中非卟啉Ni讨论.  相似文献   
53.
利用供氢剂探讨石油渣油的热转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孤岛渣油和辽河渣油为原料、以供氢剂9,10-二氢蒽为化学探针,在反应温度360℃-430℃和体系初压为室温时4.0MPa氮气氛的热反应条件下,在微型高压釜内对渣油热转化机理随反应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化学探针在渣油中的供氢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孤岛渣油反应体系中的供氢反应速率常数较辽河渣油中的大,并且其间的差别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虽然两种渣油反应体系中的氢转移反应积分活化能极为接近,但是微分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这表明氢转移机理从较低温度时以分子间的反应为主转变为在较高温度时以自由基参与的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孤岛渣油在分散型磷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裂化反应中裂化气体生成的动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反应物系分为裂化残渣油、馏分油(C5~480℃)、H2S、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和C2~C4烯烃八个集总,提出了裂化气体生成的一级平行-连串反应动力学网络,进而用随机投点的复合形法求算了气体生成的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所提出的气体生成模型对在分散型催化化剂存在下孤  相似文献   
55.
TLC/FID法在重催原料油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爱仙  邵伟  刘明霞 《分析试验室》2008,27(Z1):467-469
建立了快速测定重催原料油族组成的薄层色谱/氢火焰(TLC/FID)检测法,使用两种展开剂可以将试样很好地分成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以经典柱色谱法测得的数据为基准,考察了方法的准确度,两种方法的绝对误差不大于5%,方法简单快速,每分析10个样品仅需4 h,为重催原料油族组成分析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渣油在加氢处理中的性质和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渣油加氢处理中试装置,获得了经过脱金属催化剂、脱硫催化剂和脱氮催化剂的系列渣油加氢处理产物,分析了各产物的性质。随加氢深度增加,硫、氮、残炭、镍和钒在渣油加氢产物中的的质量分数降低,总脱除率分别为84.9%、51.3%、62.8%、84.8%和94.0%。各产物的组分分布发生变化,饱和分组分增加,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组分减少,重组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的转化分别达到了57.5%和73.3%。以核磁共振为基础计算了渣油加氢产物组分的平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芳香分和胶质组分单元结构芳香环数和环烷环数减少,芳香碳分率fA、环烷碳分率fN和烷基碳分率fP变化不明显;而沥青质分子fA增加,fN和fP降低。从平均结构参数还可以看出,不同加氢产物同一种组分在结构上有其共性,但不同组分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比废弃塑料(PE)和渣油的热重曲线(TG/DTG),研究了两者的热解特性,论证了利用延迟焦化方法处理聚乙烯类废弃塑料的理论可行性;同时通过模拟延迟焦化实验,针对性地考察了废弃聚乙烯延迟焦化及废弃聚乙烯与渣油共延迟焦化的反应特性,采用模拟蒸馏方法分析了燃料油产物的成分组成,探讨了废弃聚乙烯延迟焦化方法制取燃料油的生产可行性。结果表明,PE的主要热解温区为350℃~480℃,渣油的为250℃~460℃,两者的热解特性有很大的相似性。PE热解的液体产物中汽油和柴油馏分达到62%,蜡油馏分为38%;PE热解的气相产物为小分子的烃类和氢气。PE与渣油共延迟焦化的液体产物中汽油馏分明显比渣油单独焦化的增加。  相似文献   
58.
对四种减压渣油的超声波处理前后渣油加氢反应产物分布研究表明,超声波处理后渣油加氢反应的焦炭和>500℃残渣油收率降低,气体、汽油、柴油和VGO收率提高,轻油产率提高6~10个百分点,渣油转化率增大,轻质化性能明显增强;不同渣油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加氢反应性能改变不同;利用超声波处理后渣油加氢的虹吸作用模型,从宏观层次解释了超声波改善渣油加氢效果的原因;超声波处理后杂原子的脱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金属钒的脱除影响最为明显。超声波处理后加氢残渣油的饱和分和沥青质含量增加,芳香分和胶质的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微波灰化法处理渣油,试验了微波灰化的恒温时间、灰化温度及取样量对样品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灰化温度800℃、恒温1.5h、样品量5g左右时,样品灰化完全。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Fe、Na、Ni、V、Cu、Ca的含量,精密度在2.2%—5.5%之间、相对误差小于7.1%、回收率在91.2%—110.0%之间。与传统的灰化法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灰化时间由十几个小时缩短为1.5h左右。微波灰化具有升温速度快、易控制,最高温度可达1200℃;灰化时间短,冷却速度快;精确、安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0.
概述了未来炼油厂主要任务中关键技术的特点和使用效果. (1)提高轻质油收率, 关键在于重油的高效转化, 关键技术包括渣油加氢技术、重油加氢与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多产轻质油的催化裂化蜡油选择性加氢工艺与选择性催化裂化工艺集成技术、浅度溶剂脱沥青-脱沥青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技术; (2)生产清洁燃料, 主要是生产要求越来越高的清洁汽油和柴油, 关键技术有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 (3)生产优质化工原料, 关键技术主要是催化丙烯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