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9篇
化学   475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PD技术[1]已成为研究固体表面性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考察了TPD谱峰峰宽和相应参数与脱附活化能(Ed)之间的变化规律,证明用任意峰宽法或半峰宽法测定Ed值有很好的实用性,该法直接运用TPD谱图参数,无需另外作图,故十分快速、简便,与其它方法比较,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82.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三种厌氧菌---吉氏类杆菌、艰难梭状芽胞杆菌、黑色消化球菌的生长发热功率曲线。根据广义logistic方程, 建立了细菌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方程:ln[P/(Pm-P)^v^+^1]=ln[P0/(Pm-P0)^v^+^1]+k.t。由此热动力学方程, 求得了细菌的生长常数k, 根据Arrhenius公式求得吉氏菌的生长活化能Ea=59.7kj/mol, 应用过渡态理论得到吉氏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化力学参数, 这个热动力学方程描述的是一系列不规则的细菌生长过程发热曲线, 将它与经典的指数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比较, 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3.
彭勤纪  刘辉  李慕洁 《化学学报》1995,53(12):1215-1220
吡啶酮系偶氮染料腙体结构中, 亚胺基质子能与水分子中的质子发生交换和解离。用核磁双共振实验测定了交换速率(ka)和活化能(E0)。两者均与染料结构、pH值、温度、溶剂性质和水含量等因素有关。在重氮和偶合组分一的亲电取代基和溶液中的碱都能促进交换反应。本文进一步解释了该系列染料的变色机理和染料具有不同的pH值。  相似文献   
84.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渗滤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电导现象研究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正己醇、煤油和水所组成的W/O型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从渗滤作用来比较EMT、EMTDD和BW三种理论, 发现在水油比较低的情况下, 本体系符合EMT理论。这表明微乳液在电场下是独立球体, 不随电解质浓度和性质而变。还从研究不同温度下的电导而求得活化能, 发现为负值, 从中讨论了离子跃迁规律。  相似文献   
85.
用从头算UHF/6-31G基组研究了异氰酸和羟基生成氨基和二氧化碳即HNCO+OH--NH~2+CO~2的反应机理.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的过渡态和中间体,并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进行了确认.在UMP4/6-31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同时对零点能进行了较正.计算结果表明:此反应是多步反应,先后通过3个过渡态(TS1,TS2,TS3),2个内旋转位垒(TSI,TSII),4个中间体(IM1,IM2,IM3,IM4),其中,IM3--TS2这一步为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速控步的活化能为202.388kJ/mol.与异氰酸和羟基作用的另一反应通道(即HNCO+OH--H~2O+NCO)的活化能(69.038kJ/mol)比较,可看出所研究反应通道为次要反应通道,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6.
通过建立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模型和重组模型,提出了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电子转移过程内层重组能和活化能的新方法。在UMP2/6-311G水平上获得了5对过渡金属水合离子体系M(H2O)6^2 /3 (M=V,Cr,Mn,Fe,Co)自交换反应的内层重组能和活化能,获得了与Marcus电子转移理论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阻燃共聚酯/粘土复合物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插层共聚方法合成了含磷共聚酯/粘土复合物。用热重(TG)方法考察热降解动力学。通过在空气中以不同的升温速率升温至设定温度,用Kissinger法和Hymn-Wall-Ozawa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粘土组分含量较高的反应活化能较大,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8.
本文针对现有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进行改进和拓展。首先,以夹套烧杯为皂化反应池,通过恒温水循环及磁力搅拌确保了实验过程中溶液浓度均匀、温度恒定;其次,取一定体积浓度为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于反应池中待恒温后测定电导率值,记为κ0,再使用微量取样器取等摩尔数的乙酸乙酯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同时计时,测定不同时间的电导率值,记为κt;第三,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消除了电极常数的影响,使物理量意义明确、实验现象直观。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减少、数据测量准确性提高,可以测量高温条件下、快速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享数据,获得表观活化能及指前因子。  相似文献   
89.
本文采用熔融KOH刻蚀方法详细研究了液相法生长的重掺杂P型6H-SiC晶体中的位错情况,探究了时间、温度变化对液相法生长的重掺杂P型6H-SiC晶片表面刻蚀的影响。当提高腐蚀时间或腐蚀温度时,晶片表面的腐蚀坑尺寸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过高的温度及长时间刻蚀均导致过腐蚀现象的发生。根据不同腐蚀条件下腐蚀坑的形貌与分布,确定出刻蚀重掺杂P型6H-SiC晶片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腐蚀速率变化关系及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晶体的反应活化能为10.59 kcal/mol。最后,对穿透型螺位错(TSD)和穿透型刃位错(TED)的形貌、尺寸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P型6H-SiC晶体中腐蚀坑的倾角与腐蚀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90.
为改善电催化活性和亲水性,作者对商业碳黑(BP2000)进行了酸处理,获得了酸处理碳(ATC). 通过X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热重和接触角测试的表征方法证明了酸处理在碳表面产生了丰富的含氧基团. 本文首次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测试了碱性条件抗坏血酸(AA)在空气中的化学氧化活化能,结果为37.1 kJ·mol-1. 另外,利用交流阻抗谱对碱性条件下ATC作为电催化剂时AA的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进行了评价. 碱性条件下,AA在单电池中有无ATC电催化剂层条件下的活化能分别为26.5和34.5 kJ·mol-1,活化能的降低表明ATC是一种有效的阳极电催化剂. 作者将ATC应用于直接碱性膜AA燃料电池(DAAFCs)作为阳极电催化剂,并且对DAAFC中一系列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催化剂在膜(CCM)或气体扩散层(CDM)上的喷涂方法、阳极电催化剂的载量、阳极电催化剂中碱性聚合物的比例. 结果表明,采用CCM的膜电极制备方法、0.5 mg·cm-2的ATC载量、25wt%的碱性聚合物添加比例时,DAAFCs单池的功率密度可达18.5 mW·cm-2,远高于使用商品PtRu/C(5 mW·cm-2)做阳极电催化剂的单池. 在寿命测试中,使用溶解于1 mol·L-1 NaOH水溶液中的 0.5 mol·L-1 AA作为燃料(流速15 mL·min-1),DAAFCs单池的功率密度可以在25 min内维持在4 mW·cm-2以上(75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