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18篇
化学   1371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煤气化过程中生成氮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煤中N在气化条件下的转化进行了研究,详细考察了在CO2和水蒸气气氛中转化生成HCN和NH3的过程,并对热解和气化条件下煤中N转化规律的差别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气化条件下煤中N转化为HCN和NH3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水蒸气气氛下HCN和NH3的生成量明显大于热解条件的实验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半焦中N含量的15%-20%可以转化为NH3,水蒸汽气氛条件下NH3生成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半焦的气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2.
负载型CuO—ZnO/γ—Al2O3催化剂抗硫中毒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佳  杨锡尧 《分子催化》1993,7(2):127-133
采用XPS、TPR法证明浸渍法制备的CuO-ZnO/Al_2O_3催化剂中的CuO、ZnO和γ-Al_2O_3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Cu量≤7.0wt%,Zn量≤11Wt%时,CuO和ZnO以单分子层分散在γ-Al_2O_3上.催化剂表面Cu和Zn实际含量的比值远小于配制时的比值(Cu/Zn=2),表明ZnO比CuO优先分布在表面.因ZnO比CuO更易和S作用生成ZnS,ZnO在表面的大量存在减少了Cu被S中毒的机率;另外CuO单层分散在Al_2O_3上,还原后生成的Cu~0,由于γ-Al_2O_3的拉电子作用使其处于缺电子状态(CU~(?+)),加上催化剂表面可能有部分CuO和Al_2O_3形成尖晶石,使一部分Cu以Cu~(n+)存在,Cu~((?)+)或Cu~(n+)对S的吸附弱.以上两个原因使负载型铜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硫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对于熔铁型氨合成催化剂在不断通过加入新的助剂来改善其性能。本文用Mossbauer谱等手段分析与研究加入钙后对含锆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The bismuth complex with dithiopiperdylcarbamate [Bi(S2CNC5H10)2(NO3)]·[1,10-Phen]·0.5H2O was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iclinic with space group C2/c, a=3.140(2) nm, b=1.176 4(9) nm, c=2.021 6(15) nm, β=103.081(12)°, V=5.713(7) nm3, Z=8, F(000)=3064, Dc=1.815 g·cm-3, μ=6.502mm-1. The final R1=0.0332, wR2=0.040 3. In the complex, the bismuth atom is eight-coordinated in a capped distorted pentagonal bipyramidal geometry. CCDC: 222655.  相似文献   
65.
四唑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研究Ⅷ: 硝氨四唑衍生物的从头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兆旭  肖鹤鸣 《化学学报》1998,56(12):1198-1206
运用从头计算法,在HF/6-3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了7种硝氨四唑衍生物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标题物的四唑环近似为平面构型;2H式中性分子的芳香性大于相应的1H式异构体。5-硝氨-1H四唑分子内氢键使硝氨基与环共面;其余标题物中硝氨基与环垂直。不同水平下的总能量计算表明,标题物中电子相关效应显著;1H式中性分子较2H式的能量高,5-硝氨四唑负离子在三个负离子中最稳定。根据电荷分布阐明了四唑环质子化位置和标题物与金属的配位方式。此外还计算了各标题物的红外光谱及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66.
<正> 嵌段聚醚氨酯(SPEU)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用亲水性单体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已有不少研究,接枝聚合方法有铈盐引发、辐射引发以及光敏引发等。 本文研究一种新的接枝方法,不加光敏剂,用紫外光照射,直接引发亲水性单体接枝于SPEU膜上、接枝的单体有丙烯酰胺(AAM)与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从接枝前后膜的性能变化可以证实接枝反应的发生。文中研究了反应条件与单体结构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模型化合物,对接枝部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7.
The title compound, {[n-Bu2Sn(O2CCH2CS2NC4H8)]2O}2,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tetrahydro-pyrrodithiolocarbamoylthio)acetic acid with the di-n-bubyltin oxide in 1∶1 molar ratio. The complex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NMR.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it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nd some crystal parameters: a=1.220 2(9) nm, b=1.315 8(10) nm, c=1.380 4(10) nm, α=111.215(9)°, β=99.357(9)°, γ=96.075(10)°, V=2.006(2) nm3, Z=1, F(000)=908, μ=1.489 mm-1, Dc=1.474 g·cm-3, R1=0.037 5, wR2=0.0839. The complex has a centrosymmetric dimer structure mode with a four-membered central endo-cyclic Sn2O2 unit in which two bridged oxygen atoms both connect with an exo-cyclic tin atom which has a distorted octahedron. Each of the endo-cyclic tin atoms exhibits a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 coordination geometry with an additional weak coordination carboxylate oxygen. Four carboxylate ligands a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And two of them are bidentate and connecting to each of exo-cyclic tin atoms by using both oxygen atoms, whereas the others bridge to each pair of exo-and endo-cyclic tin atoms utilizing one oxygen atom only. CCDC: 220513.  相似文献   
68.
以常压甲醇分解反应为基础实验测定了不同羰基硫含量和不同反应温度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羰基硫含量增加时;失活速率增快;反应温度升高时,失活速率也加快。羰基硫中毒前后催化剂样品的XRD谱图证实了起催化作用的活性组分为Cu^+/ZnO。应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对失活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值,获得了C207铜基催化剂羰基硫中毒的失活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69.
考虑立体活性孤对电子附近次级键配位原子的贡献, 对文献报道的三十个氨基多羧酸锑(III)螯合物的晶体结构中配位多面体描述进行了全面的修正. 配位多面体的几何构型指定采用了单位球内截多面体的两面角判据及其相关的ANVPDA程序. 所有配位多面体几何构型的修正均得到了键价计算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0.
考虑立体活性孤对电子附近次级键配位原子的贡献,对文献报道的三十个氨基多羧酸锑(III)螯合物的晶体结构中配位多面体描述进行了全面的修正.配位多面体的几何构型指定采用了单位球内截多面体的两面角判据及其相关的ANVPDA程序.所有配位多面体几何构型的修正均得到了键价计算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