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4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5942篇
化学   11307篇
晶体学   69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48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629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410篇
  1996年   384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296篇
  1992年   226篇
  1991年   232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8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杨雁南  陈义龙 《分子催化》1993,7(6):425-431
以Mossbauer谱为手段,研究了用于F-T合成的Fe/Zn催化剂的物相结构,并考察了组成及制备方法的影响,同时还对其还原、碳化行为进行了探讨.发现锌对铁的还原有抑制作用,它能够稳定二价铁不被进一步还原.研究还表明,我们所研制的Fe/Zn催化剂是一种高分散度的铁锌化合物,室温下具有超顺磁特性.  相似文献   
152.
对满足欧Ⅲ排放限值的Pd-Rh型三效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测试了新鲜催化剂的空燃比特性和起燃温度特性,并与市场上的欧Ⅲ催化剂在同等条件下老化后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对研制的催化剂进行封装总成后,按照GB18352.3-2005标准进行了常温冷起动Ⅰ型和低温冷起动IV型试验,测试结果完全能满足该标准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3.
耐硫催化剂上合成混合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改进制备方法和添加助剂,用浸渍-热分解法制得了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MoS2-K-C型耐硫低碳混合醇催化剂。在8.0-11.0MPa,290-340℃,6000-12000h^-1,H2 S 浓度为100ppm 左右的条件下,在直流反应器中对催化剂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醇得率为0.14-0.47gROH(gcat·h)^-1,选择性为89-98%。同时,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042h的试验,证明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4.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用于二甲基紫脲酸加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紫脲酸加氢反应;nicob/白炭黑催化剂;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5.
首次研究了铝铁合金溴化物的合成及其对直链烷烃异构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讨论了正戊烷的异构化反应,得到其动力学方程为1nC/C_0=-0.50t,表观活化能为26.3 kJ/moJ,测定了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温度下催化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曲线,为铝铁合金溴化物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Pr原子特殊的电子层结构使其具有多方面的催化特性.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0.7%的PrCl3就可使漆酚(U)于110℃固化成膜的时间从5h降低到1h.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子能谱、紫外和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U在PrCl3作用下的固化成膜历程.结果表明,在Pr(Ⅲ)催化U聚合的过程中首先是U与PrCl3发生配位作用,生成U镨配合物(UPr),然后该配合物分子中的Pr(Ⅲ)催化U聚合成体形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7.
以硅溶胶和氧氯化锆为硅源和锆源,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得具有ZSM-5结构的Zr-Si分子筛;用0.5mol/L的硫酸处理该分子筛,并在550℃焙烧,制得具有ZSM-5结构的SO4^2-/ZrO2-SiO2分子筛型的固体超强酸。采用XRD、SEM、TG、IR、NH3-PHD和指示剂法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SO4^2-/ZrO2-SiO2具有ZSM-5结构和超强酸性,其酸强度大于-13.75,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8.
张平  王乐夫 《分析化学》2002,30(12):1469-1472
利用原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表面吸附态进行动态表征,对了解催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漫反射红外光谱是一种理想的原位方法,应用该方法在298-773K范围原位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NO在Ag-ZSM-5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及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认为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符合直接作用机理,还原的关键是形成有机-氮氧化物(R-NO2或R-ONO)中间体。O2的作用是使C3H6充分活化,并是有效产生有机-氮氧化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9.
聚铝氨烷-钌-镧对1-己烯醛化反应的催化作用杨荣华,吴晓龙,黄美玉,江英彦(黑龙江大学化学系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哈尔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关键词高分子催化剂,己烯,醛化,聚铝氨烷-钌-镧配合物醛化反应通常以羰基铑、羰基...  相似文献   
160.
本文研究了马来酸酐和环氧丙烷交替共聚,发现Nd(P_(507))_3-Al(i-Bu)_3是马来酸酐(MAn)和环氧丙烷(PO)交替共聚的良好催化剂,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