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477篇
化学   1050篇
晶体学   77篇
力学   139篇
综合类   120篇
数学   700篇
物理学   136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支化高分子在溶液中的交叠与缠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  金鹰泰 《应用化学》1992,9(4):31-34
溶液中高分子的交叠和缠结与其链结构密切相关。支化聚苯乙烯的临界交叠浓度C和临界缠结浓度C_E比分子量相同的线型聚苯乙烯的大,说明交叠和缠结同分子在溶液中线团的体积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2.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3.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4.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5.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6.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7.
对近期发展的固体圆二色(CD)光谱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评价和比较, 着重探讨了“浓度效应”的存在使固体CD光谱失真的原因. 通过对本课题组和其他作者已报道的四种化合物的固体CD谱再测试的反思, 强调了依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光谱学性质不同, 根据浓度梯度实验选择其合适测试浓度的必要性. 对固有手性的阻转异构化合物(S)-1,1'-联二萘酚(S-BINOL)进行了成膜法固体CD谱浓度梯度测试, 发现所得固体薄膜CD谱中也存在着“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78.
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课程教学中,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高分子科学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尤其是在高分子凝聚态基本物理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新概念、新知识,特别是我国学者的贡献。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近年来作者在教学中介绍的几个新概念,如:动态接触浓度、单链凝聚态、凝聚缠结等。  相似文献   
79.
对于车间空气中酚浓度的测定,目前采用DB14/35-41-1999《工业劳动卫生监测监护规范》的方法,此方法采用串联吸收管采样,操作繁琐,且在分析过程中对样品溶液的pH值控制不严,溶液的pH值对测定影响很大,当pH<7.4时,两个分子的4-氨基安替比林缩合成红色安替比林染料,使空白值增加,在pH 9~10.7时,酚与4-氨基安替比林生成物的颜色最深,所以测定时应严格控制pH 10±0.2,本文对原方法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证明,改进后的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及线性均较好。1试验部分[1]1.1主要仪器与试剂KC-6D型大气采样器721型分光光度计气泡吸收管吸收液:pH …  相似文献   
80.
据Mahlanobis距离判别法,利用计算机多元统计判别程序,对14例甲亢思者和21例健康人的血清中锌、铁、铜、锰、镁和锶等元素浓度差异进行分类判别研究。选择锌、铁、钙、锶作判别特征参量时,患者和健康人的分类准确率为100%,服碘前与服碘后的甲亢患者分类准确率为92.7%,分类研究指出,甲亢患者血清中的铁和锶浓度高于健康人,经服碘治疗后,患者血清中上述元素浓度降低与健康人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