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563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963篇
物理学   56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赵凯华 《大学物理》1996,15(7):28-31
本扼要地介绍了《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七章(万有引力)中少见于国内常见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82.
陈泽民 《大学物理》2003,22(7):43-44
由上海交大严燕来、叶庆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大学物理拓展与应用>在2003年初面世了.这套教材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合作编写,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理工科项目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83.
新课程要求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学生顺着教师预定的途径去思考问题或直接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现行高中新课程物理教材大都设计了探究力、质量、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主张让学生在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本文中,笔者将尝试对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的学史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并对现有的“探究教学”提一些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4.
1问题的提出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理,高中物理教材中对此提出了很多方法,但由于电流表内阻或电压表的分流,以致在测量中无论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会给测量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85.
电阻的T形网络与∏形网络间的等效变换是电路计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教材都根据等效的概念采用基尔霍夫定律得到转换公式,过程复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这里介绍一种更为简便易懂的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86.
当前,新课程实施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课改所倡导的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教师心灵,改变着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物理新课标强调“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7.
由程守洙,江之永主编;胡盘新,汤毓骏,钟季康修订的《普通物理学》(第六版)(以下简称“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已于2006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应对当前有关院校教学之急需.  相似文献   
88.
许多物理教材中,在引入某一个新概念时经常会举出几个甚至更多与此相关的生活、生产和科技实例,以此证明、烘托这个概念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种教法对于学生接受并理解一个新概念有十分必要也十分有效,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仅用此法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这些事例、这些器材只能作此用途,从而不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所以,应该尽可能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知未知的事物.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比较.  相似文献   
89.
为了配合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在北京地区的大面积使用,笔者应约就教科版《物理·必修1》这个模块(以下简称《物理1》)的编写作些介绍,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90.
郭巍 《物理通报》2007,(10):26-28
向心加速度公式究竟应如何推导?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何在?如何准确地理解a=v^2/R=ω^2R式中各量间的关系?这历来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中三大较为棘手的问题,也是颇具争议而有待探讨的问题;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对此也是各持己见.现行人教版基于矢量理论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进而剖析向心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粤教版则先通过实验建立向心力的概念,归纳向心力公式,进而推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