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化学   186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金海  李桢  张武勤  张兵临 《光子学报》2014,40(8):1253-1256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覆盖金属钛层的陶瓷衬底上,通过改变沉积时间制备出不同结构的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碳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喇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对碳膜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下沉积的类球状微米金刚石聚晶薄膜的场致电子发射特性.结果显示:不同的沉积时间所制备的碳膜形貌有很大变化,场致电子发射的效果也有很大不同,从而得出了场增强因子的降低和导电通道的增长是场发射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吕功煊 《分子催化》2012,26(6):529-536
通过调节反应pH值和反应物种实现了一维亚微米多钼酸盐的控制合成,以钼酸铵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原料,在pH=6时制备出亚微米线,在pH=2时制备出亚微米棒,而以钼酸铵和氯化钠为原料,在pH=6时制备出纳米带.在pH=6时,纳米材料在长胶束内生长成亚微米线,而pH值降低至2时,过多的H+不仅会形成大量的Mo3O102-,还会使得胶束变短,因此使得亚微米材料变短,成为亚微米棒.在没有模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时,多钼酸铵就会长成结构更为稳定的纳米带.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机溶剂中,多钼酸盐的亚微米棒对氧电催化还原具有优异活性.研究表明,由于有机醇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H+反应,因此有机醇能显著促进一维多钼酸盐亚微米材料的氧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3.
以Y2O3、Eu2O3和NH4VO3为初始原料,用Na2CO3作助熔剂,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棒状YVO4/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并探讨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YVO4/Eu3+属于四方锆石型结构,空间群为I41/amd;其形貌为微米棒状,平均直径约0.20μm,平均长度约1.16μm.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YVO4/Eu3+荧光粉能发出Eu3+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主峰位于616nm,归属于Eu3+离子的5 D0→7F2电偶极跃迁.  相似文献   
5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La(NO3)3+Fe(NO3)3]复合纳米纤维,在700℃下焙烧得到LaFeO3纳米纤维,再以CS2作为硫源进行硫化,成功制备了La2Fe2S5亚微米棒。利用XRD,SEM,EDS,宽频介电松弛谱仪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将LaFeO3纳米纤维在CS2气氛中于900℃焙烧4 h得到纯相的La2Fe2S5亚微米棒,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A21am。SEM分析表明:La2Fe2S5呈亚微米棒结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851±122 nm和3.25±0.99μm。电分析表明:La2Fe2S5亚微米棒是较好的半导体材料。  相似文献   
55.
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强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细观结构内界面的强约束特性,通过纤维-基体内界面切应力确定了共晶陶瓷棒体的细观应力场.然后分析了两相界面处位错塞积产生的应力集中,获得基体内的最大应力,当最大拉应力等于基体理论断裂强度时,得到共晶棒体的断裂强度的解析表达式.考虑共晶陶瓷棒体长度和方位的随机性,根据概率理论得到共晶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与亚微米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以及亚微米纤维、基体、共晶陶瓷棒体的弹性常数有关.理论与实验结果十分接近,说明文中理论模型是合理的,同时证明了共晶界面对陶瓷复合材料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以Zn粉为原料,在CuE(E=S, Se)微米球的辅助下,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Si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微米级ZnE(E=S, Se)网状晶须.用XRD,EDS,SEM和PL谱分别对产物的结构、成分、形貌和结晶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的ZnS和ZnSe微米晶须均为立方闪锌矿结构,长度达300 μm以上,具有接近理想化学计量比的成分和较高的结晶质量.ZnE微米晶须的生长符合氧化还原反应下的气-液-固生长机制,Cu3Zn合金充当了实际的微米晶须生长催化剂,在晶须生长过程中Cu3Zn合金汇聚在一起使ZnE微米晶须形成交叉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7.
分别具有 2 0 0nm和 2 0nm管径的聚噻吩微米 /纳米管通过用微孔氧化铝过滤膜作为模板在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电解聚合噻吩制得。在一张厚度约为 2 0nm的金箔上这些具有单分散长度的微米管能很好平行站立起来形成阵列 ,而纳米管则相互粘附不能形成很好的阵列。用 6 3 3nm激发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 :微米管具有较高的掺杂程度 ,而纳米管的掺杂程度很低。这主要是由于两种管子的壁厚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8.
提出用红外吸收法测定微米级羰基镍粉中的碳,研究了仪器工作参数、助熔剂以及标准样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制备超细空心金属镍粉的方法.通过FESEM,TEM和XRD衍射对该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有关工艺参数对产物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在胶核表面发生自催化还原反应,形成金属镍壳,同时胶核发生自分解,最后可得到空心金属镍球.控制反应物浓度和NaOH的配比可得到粒径均匀的镍球;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可得到粒度在微米或纳米尺度的空心镍球.  相似文献   
60.
韩帅兵  段艳林  李菲菲 《化学学报》2007,65(23):2750-2754
利用自制的凹形电极在铂基底电极上直接构建了葡萄糖氧化酶微米点. 首先, 将电聚合和电化学刻蚀法相结合制备了凹形铂微米电极. 然后将此种电极作为参比及辅助电极, 基底铂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在合适的条件下(浓度、一定量Triton X-100存在、电极电位等)由于电极表面pH的降低可以在铂电极上电沉积这一特性, 将酶固定在铂基底电极上, 微修饰得到了具有活性的葡萄糖氧化酶微米点. 最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对所得微米点进行了表征. 所得微米点直径约20 μm, 且具有催化活性. 该方法简便, 干扰因素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