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6篇
化学   632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基于甲磺酸培氟沙星(PM)对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研究PM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该药物在0.05 ~10 mg/L范围内峰高与PM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6 mg/L,峰高相对标准偏差为2.4%(n=6),尿样回收率在 93% ~112%之间.该方法用于人尿中PM的排泄速率测定,1.5 ~2 h内平均排泄速率最大,48 h内原型药物排泄率为13.5%.  相似文献   
712.
聚乙二醇-异黄酮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蓓华  周惠燕  沃联群 《合成化学》2008,16(1):77-80,95
用聚乙二醇(PEG)修饰异黄酮类化合物(1)的侧链,并采用不同氨基酸做连接臂,合成了聚乙二醇-异黄酮复合物--聚乙二醇-异黄酮酯前药(6),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在磷酸缓冲溶液中,1能在10 h内释放完全;6的载药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13.
氟苯尼考在南美白对虾体内药物代谢及残留消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美白对虾口服氟苯尼考药饵给药后,在血液、肌肉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采用Agilengt 1100型液相色谱仪测定组织中药物含量.口服给药后血液中氟苯尼考浓度在1 h立即达到峰值,药物开始向肌肉组织中运转,血药浓度在1 h后下降,而肌肉中浓度达到峰值;此后无论血液还是肌肉中氟苯尼考浓度均缓慢下降,到10d后血液中的氟苯尼考不能检出.口服氟苯尼考后,在南美白对虾体内吸收快,血药浓度高;药物在肌肉中消除缓慢,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14.
模块装药点传火过程中药粒堆积形态对膛内起始压力波特性有重要影响,而模块装药点传火过程中药盒破裂后药粒飞散过程决定了药粒最终堆积形态。为此设计了模块装药可视化点传火模拟试验装置,通过高速摄像系统,观测不同初始装填位置的两模块装药点传火、药盒破裂及药粒散布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两模块初始装填位置远离底火端且两药盒装填间距增大时,药室内传火时间变长,两个模块药盒燃烧更充分,模块盒的破裂面增大。点传火试验结束后,药室内模拟药粒散布在以底火侧端面中心为起点的轴向195~500 mm区域。其中,药粒主要分布于药室右侧陡坡状堆积区域。基于试验建立了模块装药点传火过程中药盒破裂后药粒散布的三维非稳态气固两相流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得到的最终药粒散布与试验测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15.
Jiang R  Sun G 《色谱》2012,30(1):103-106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目标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石英毛细管(75 cm×75 μm i.d.,有效长度63 cm),以40 mmol/L硼砂溶液为背景电解质(BGE),以氢氯噻嗪为内标,分离电压12.0 kV,检测波长220 nm,重力进样10 s(高度10 cm)。实验结果表明,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分别在0.25~3.96 g/L和0.062~0.99 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5和0.9996。精密度和重复性均良好,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制剂在208 min内稳定,回收试验结果符合方法学要求。该方法简单、准确、耗费少、污染小,可用于注射用粉针剂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中头孢哌酮钠和他唑巴坦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药对陈皮-青皮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化学计量学多元分辨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进行挥发油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分别在陈皮、青皮和药对陈皮-青皮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7、27和23个成分,定性组分含量分别占三者挥发油总含量的93.64%、96.45%和85.28%,共有化合物19种;主要化学成分为D-柠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和α-法呢烯.  相似文献   
717.
普萘洛尔(PPL)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普萘洛尔是左旋和右旋异构体的等量混合物。目前已证实普萘洛尔S-型对映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比R-型强约100倍,而R-型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其手性拆分研究在药理学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色谱方法在普萘洛尔对映体拆分方法学及其药动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为普萘洛尔质量控制、药动学研究及体内药理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18.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简称UCNPs)不仅光稳定性强、发射带窄、荧光寿命长、化学稳定性高、潜在生物毒性低,而且采用近红外连续激发光源激发还使其具有较大的光穿透深度、无光闪烁和光漂白、无生物组织自发荧光以及对生物组织几乎无损伤等显著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很多领域乃至交叉科学的应用研究热点。由于氟化物基质的UCNPs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氟化物UCNPs的主要合成及表面改性方法,然后重点综述了近年来UCNPs在免疫分析及生物传感、生物成像、载药、光动力理疗及热致理疗、光导开关和信息存储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19.
综述了近年来抗耐药性病原菌感染和具有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这类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生理活性和部分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720.
速溶电纺载药PVP纳米纤维膜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纺工艺制备载豆腐果苷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纳米纤维膜.通过偏光显微镜确定电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对纤维膜表面形态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晶体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检测纤维膜中药物的存在状态,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药物与纤维基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载药纤维直径分布均匀(400~600 nm)、表面光滑无药物颗粒,药物与聚合物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XRD和DSC结果表明药物以无定形态高度分散于纳米纤维中,纤维膜中药物以"聚合物控释"机制在13.7 s左右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