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0篇
  免费   1729篇
  国内免费   4500篇
化学   8577篇
晶体学   405篇
力学   587篇
综合类   169篇
数学   343篇
物理学   3408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684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Mathematica软件包模拟一个M/M/1队列问题,显现该软件包对于数学研究与教学的重要价值.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制定模拟方案,利用计算机仿真形象地展示排队过程.其方法适用于一般队列问题.  相似文献   
82.
A resonant-cavity enhanced reflective optical modulator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with three groups of three highly strained InGaAs/GaAs quantum wells in the cavity, for low voltage and high contrast ratio operation. The quantum wells are positioned in antinodes of the optical standing wave. The modulator is grown in a single growth step in an molecular beam epitaxy system, using GaAs/AlAs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s as both the top and bottom mirro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lection device has a modulation extinction of 3 dB at -4.5 V bias.  相似文献   
83.
基于界面跟踪方法的汽蚀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两相附着汽蚀流动机理,基于界面跟踪方法发展了新的汽蚀模型和算法。所发展的汽蚀模型和算法不仅考虑了液相/气相界面处的压力差,而且考虑了耦合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求解技术得到的流场压力梯度信息来迭代计算附着汽蚀形状。采用具有试验数据的半球形头部圆柱体汽蚀绕流作为算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汽蚀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采用不同的网格数和松弛因子数值验证了发展的汽蚀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三种汽蚀数下的数值计算结果得到的压力系数分布与试验数据完全吻合。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蚀模型和算法能够准确模拟出汽蚀发生点和汽蚀长度。  相似文献   
84.
1-丁烯的二聚和三聚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丁烯产量和对辛烯、十二烯等高碳数烯烃需求的增加,对1-丁烯的二聚和三聚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其催化体系以及工业生产概况作一综述性论述。  相似文献   
85.
建立了一种α-蒎烯/苯乙烯共用产物分离分析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通过标准样品的分离和IR、NMR表征以及共聚体组分的测定,表明这种方法对α-蒎烯/苯乙烯均聚体混合物和共聚产物中均、共聚体的分离完全,样品回收率很高,解决了α-蒎烯/苯乙烯均、共聚体无法分离分析的难题.  相似文献   
86.
膦配位的过渡金属氢化物被看作是烯烃及其他一些不饱含有机化合物催化加氢反应及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活性物种,关于它们的结构与催化活性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通常单齿膦配位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不同的金属中心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反映了催化功能与催化活性物种的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膦配体过渡金属氢化物,通常是以它们的相应卤化物经氢化锂铝或硼氢化钠或肼还原得  相似文献   
87.
88.
陈华  黎耀忠 《分子催化》1994,8(5):347-352
  相似文献   
89.
王海君  王来来 《分子催化》2005,19(3):230-239
乙烯与一氧化碳交替共聚合成的聚酮是一类新型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90.
制备了用巯基丁二胺铜(CuL)修饰的金电极并用作HIV-p24抗原蛋白(简称p24)免疫检测的化学传感器。CuL通过单层自组装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其覆盖率为1.02×10-11mol.cm-2,在含有1.0 mmol.L-1过氧化氢并在pH 6.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备的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5-150μg.L-1p24对相应的伏安响应,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1。在10μg.L-1p24浓度水平作精密度试验,得RSD值为3.5%,于试样中分别加入5,15,20及30μg.L-1p24进行回收率试验,所得结果在98%-102%之间。此方法毋需另加电子传递媒介体。应用此方法于临床血清分析,所得结果与放射性免疫法的结果一致,且所得RSD值均小于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