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16篇
  免费   4848篇
  国内免费   6246篇
化学   15774篇
晶体学   341篇
力学   3560篇
综合类   940篇
数学   4460篇
物理学   16935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706篇
  2022年   754篇
  2021年   876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813篇
  2018年   463篇
  2017年   775篇
  2016年   885篇
  2015年   926篇
  2014年   1958篇
  2013年   1426篇
  2012年   1643篇
  2011年   1785篇
  2010年   1550篇
  2009年   1804篇
  2008年   2334篇
  2007年   1681篇
  2006年   1739篇
  2005年   1664篇
  2004年   1749篇
  2003年   2114篇
  2002年   2064篇
  2001年   1833篇
  2000年   1326篇
  1999年   882篇
  1998年   1145篇
  1997年   827篇
  1996年   826篇
  1995年   759篇
  1994年   666篇
  1993年   560篇
  1992年   605篇
  1991年   608篇
  1990年   518篇
  1989年   483篇
  1988年   148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间接电氧化法合成的二甲砜及反应物二甲亚砜进行了分离分析。研究了分离二甲砜、二甲亚砜的最佳条件,内标法定量。两种化合物的线性范围在2-30μg,且有较好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972.
1 INTRODUCTION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the nitrogen-contai- ning diphosphine ligand bis(diphenylphosphino)ami- ne (Ph2PNHPPh2) has recently received much atten- tion because the P atoms can bridge metal centers in μ-bonding mode to form bi- or polynuclear complex- es[1~10].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acidity of N–H proton would promote functionalization on the ligand backbone[4, 5, 11]. Although a few complexes contain- ing deprotonated tridentate Ph2PNPPh2 have been synthesi…  相似文献   
973.
赖氨酸-Ag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interaction of silver(Ⅰ) ion with lysi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V-Vis, fluorescent spectra and electrophoresis method. The effect of pH medium and multicomponent concentration on interaction of lysine-silver has also been studied. Lysine-silver system showed maximum absorbance at 239 nm and 448 nm. Lysine showed fluorescence. Th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wavelength was about 356.6 nm (fluorescence emission wavelength was about 438.6 nm). When the reaction of silver(Ⅰ) ion with lysine happened, fluorescence was quenching. Lysine-silver system carried negative charge, and the electrokinetic potential of double electrode layer was -2.35×10-4 V.  相似文献   
974.
玻璃载体表面脱氧核糖核酸的固定及其化学发光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军  周宜开 《分析化学》1998,26(10):1205-1208
用硅烷化偶联剂把DNA直接共价固定在载玻片表面,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探针与之进行核酸杂交,杂交后用增强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75pg。研究了DNA分子固定在玻璃载体表面的各种条件,并建立了在玻璃载体表面进行核酸杂交的体系,为研究光纤DNA生物传感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5.
碘溴化银乳剂薄片颗粒的潜影分散与碘离子在颗粒中的分布有关。本文用交叉光楔曝光技术测定了由次潜影造成的潜影分散,并根据所测出的潜影分散度和乳剂的表面感光度,对内、表敏的分布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碘离子分布在颗粒边缘的乳剂,其表面潜影分散度要比碘离子均匀分布的颗粒更甚,后者且表现出内、表敏度竞争的现象。  相似文献   
976.
Dioscoreae (Chinese name Shanyao), the rhizome of various species of genus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ioscoreaceae), has been used as an important invigora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or many years1. Starch, the most abundant carbohydrate in …  相似文献   
977.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水滑石(HT)和类水滑石(HTLc)为前体制备了镁铝、钴铝、钴镁铝混合氧化物,采用了BET、XRD、TG-DTA、TPR、FTIR和微量量热吸附及异丙醇催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HT和HTLc为前体制备的混合氧化物,其比表面积较大、并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HT中引入Co2+离子后,由于Co2+离子的氧化还原属性,削弱了水滑石层对阴离子的键合能力,从而使其热分解温度及热稳定性降低,导至焙烧后生成的混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比不含钴的2Mg/Al混合氧化物的低。在TPR过程中,镁铝混合氧化物不被还原,而含钴的混合氧化物的还原是经由Co3+ → Co2+ → Co0的过程。混合氧化物表面含有酸性位和碱性位,并随着钴含量的变化而得到调变。含钴氧化物样品的表面以L酸为主和含有很少量的B酸。异丙醇催化反应生成丙酮的选择性最高,表明样品表面的氧化还原位是主要的,随着钴的加入及含量的增大,异丙醇催化反应的转化率也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978.
配体形状对多吡啶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Ⅱ)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相似文献   
979.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有物理共混、化学共聚、表面涂覆、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接枝等几种。其中物理共混和表面涂覆法比较成熟且已获得应用,而PVDF微孔膜的表面化学处理、等离子体或光引发改性技术以及环境敏感性等将成为PVDF微孔膜的改性和功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80.
黎安勇  闫秀花  王素纹 《化学学报》2007,65(24):2809-2816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 在MP2/6-311++G(d,p), MP2/6-311++G(2df,2p), MP2/6-311++G(3df,3pd)和QCISD/6-311++G(d,p)水平上, 研究了CH3F, CH3Cl和CH3Br作为质子给体与Cl, Br作为质子接受体形成的氢键CH3…Y. 计算结果表明: 6种复合物中C—H键收缩, 伸缩振动频率增大, 形成蓝移氢键. 分子中原子(Atoms in Molecules, AIM)分析表明, 这些复合物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与普通氢键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Y…H之间不存在键临界点, 而在Y与C之间存在键临界点, 因此这些相互作用严格地不能称为氢键. 自然键轨道(Natural bond orbital, NBO)分析表明, 在这些复合物中弯曲的CH…Y的特殊结构使得分子间超共轭n(Y)®σ*(C—H)减小到可以忽略; 质子接受体的电子密度没有转移到σ*(C—H)上, 而是转移到了σ*(C—X) (X=F, Cl, Br)上; 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杂化; 分子内超共轭相互作用减小使得σ*(C—H)的电子密度减少.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C—H伸缩振动频率的蓝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