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化学   51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陈丹  曹忠  刘峰  吴玲  寻艳  何婧琳  肖忠良 《分析化学》2016,(10):1593-1599
以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 PDDA)为保护剂和还原剂,制备了PDDA功能化的银纳米颗粒( AgNPs),然后与氧化石墨烯( GO)复合,得到 PDDA功能化的立方体银纳米( C-AgNPs)/GO 复合膜,修饰于玻碳电极( GCE)表面,形成C-AgNPs-PDDA/GO/GCE。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不同修饰膜的形貌,探讨了其对多巴胺( DA)和亚硝酸根( NO-2)的循环伏安行为,发现C-AgNPs-PDDA/GO复合膜对DA和NO-2表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氧化活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修饰电极检测DA的线性范围为0.030~0.300μmol/L和0.300~300μmol/L,检测 NO-2的线性范围为30.0~2300μmol/L,检测下限分别为9.8 nmol/L 和12.6μmol/L (S/N=3)。此电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人体血清样品中DA和NO-2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7.4%~104.2%和98.0%~102.8%。与分光光度法比较,两者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2.
基于莱克多巴胺对Ru(bpy)2+3/N-丁基二乙醇胺电化学发光体系的强烈猝灭效应,结合喷射式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地用于检测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新方法。在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相对发光强度与莱克多巴胺的浓度在1.0×10-9~1.0×10-5 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S/N=3)为5.0×10-10 g/mL。对含1.0×10-8 g/mL莱克多巴胺的发光体系进行11次重复测定,所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23%。该方法可用于猪尿中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73.
以超支化聚合物囊泡为模板制备了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的杂化囊泡.模板囊泡通过多巴胺修饰的超支化聚醚HSP-DA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在碱性条件下,囊泡表面的多巴胺自聚合生成聚多巴胺,实现囊泡的交联.由于聚多巴胺具有强黏附特性,因此可以将HSP-PDA交联囊泡分别与Au纳米溶胶、Ag纳米溶胶直接混合,得到Au纳米颗粒或Ag纳米颗粒功能化的杂化囊泡.分别测定了2种杂化囊泡的拉曼光谱,发现杂化囊泡产生了明显的表面增强的拉曼光谱(SERS)信号,清晰显示了对应于囊泡模板分子的拉曼信号,表明可以通过SERS来原位检测囊泡的组成.Ag纳米颗粒杂化囊泡展示出更高的SERS灵敏度,可进一步作为探针检测水中浓度为10-7mol/L罗丹明6G分子,得到了显著增强的拉曼光谱,证明所制备的Ag纳米颗粒杂化囊泡可用于目标分子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74.
四氰基醌二甲烷修饰碳糊电极催化氧化测定多巴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作介体,制成TCNQ修饰碳糊电极。研究该电极的性能。该电极对多巴胺(DA)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在DA浓度6.75×10^-5-6.75×10^-3mol·L^-1内。催化电流与DA浓度呈线性关系,响应时间小于10s。该电极用于针剂中多巴胺测量,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5.
在石墨烯纳米片修饰电极(GN/GCE)上,通过电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新颖的桑色素/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M/GN/GCE).以多巴胺(DA)和抗坏血酸(AA)为模型化合物,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该复合修饰电极的电催化行为.在pH 7.0的PBS中,DA和AA分别在0.172 V和-0.183 V产生氧化峰,峰位差达355 mV.与单一修饰电极(桑色素修饰电极(M/GCE)、石墨烯修饰电极(GN/GCE)及裸玻碳电极(GCE))相比,DA在M/GN/GCE上的峰电流显著增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DA在2.0×l0-8~5.5×10-4 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9.0×10-9 mol/L.  相似文献   
76.
王康  刘官  张磊 《广州化学》2024,(1):33-37
采用一锅法即柠檬酸盐还原法合成了大小形貌均匀的Au-Ag纳米颗粒,接着利用咖啡环效应,在ITO玻璃表面固定Au-Ag纳米颗粒,制备出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响应的活性基底,该基底表现出优异的SERS重现性与均一性。将其作为EC-SERS的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和SERS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Au-Ag表面多巴胺(苯酚)和多巴胺(苯醌)的光谱性质,发现可采用H2O2和GSH调制其在1270、1335和1455 cm-1处的SERS光谱强度。最后通过恒电位法探究了多巴胺(DA)在电极上氧化还原的电位依赖性变化,为研究其氧化还原性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肉类样品用乙醇提取,经C18固相萃取柱,甲醇(10+90)2mL淋洗,甲醇2mL洗脱。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磷酸(1+99)为流动相(75∶25),流速1mL.min-1,柱温26℃,紫外检测波长240nm测定。克伦特罗、多巴胺、己烯雌酚、睾丸素、黄体酮五种激素类生长促进剂成分可同时测定,检出限分别为0.4,2.4,0.3,0.5,0.4μg.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8.0%,100.7%,97.5%,94.0%,RSD分别为2.7%,1.2%,2.3%,2.3%,3.5%。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78.
以木质素磺酸钠为碳源,水热法合成了MoS2掺杂的碳纳米酶(Mo, S-CDs),并基于其过氧化物酶特性,将其用于检测人尿中多巴胺的含量。对纳米酶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o, S-CDs为球型,直径在2 nm左右,在水中能够较好的分散;红外图谱结果表明Mo, S-CDs表面官能团丰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Mo, S-CDs中存在Mo, S, C, O元素。Mo, S-CDs具有稳定、高效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可催化H2O2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生成氧化产物oxTMB。蓝色的oxTMB可被多巴胺还原回TMB,导致系统在oxTMB特征峰处的吸光度下降。因此,基于Mo, S-CDs对H2O2的传感能力构建了多巴胺-Mo, S-CDs的催化传感体系,并用于检测人尿液中多巴胺的含量。多巴胺浓度在0.5~2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639μmol/L,回收率为96.5%~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5%。  相似文献   
79.
多孔碳材料由于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电子传导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被广泛研究。 碳材料的组成及表面孔结构直接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为进一步提高碳材料的电容性能,本文首次以聚多巴胺球为前体,KOH为活化剂,通过高温碳化成功制备了良好电化学性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Raman光谱等对所制备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进行了形貌及结构组成的表征。 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 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对多孔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由于双电层电容和赝电容的协同作用,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材料的比电容可达269 F/g,充放电循环1000圈后电容仍可保留初始值的93.5%。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一种新合成化合物(3h8b)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初步分子机制. 该化合物具有缓解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OHDA)和L-谷氨酸(L-Glu)诱导高分化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 可有效改善神经毒素对高分化PC12细胞的损伤, 明显增强细胞活力, 降低细胞核凋亡比率, 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过载. 经3h8b处理之后, 神经毒素引起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异常显著恢复.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 3h8b可以逆转神经毒素造成的Bcl-2和Bcl-xL抑制性表达. 实验证实3h8b通过线粒体相关途经对高分化PC12细胞起保护作用, 为通过化学合成法获得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作用的新型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