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79篇
化学   955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在诸多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利用CO_2气体调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微观聚集体形貌鲜见报道。本文基于三嵌段共聚物普兰尼克F127制备了五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block-聚氧化乙烯-block-聚氧化丙烯-block-聚氧化乙烯-block-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PDEAEAM-b-F127-b-PDEAEMA)。通过聚合物溶液pH和电导率的变化研究了PDEAEAM-b-F127-b-PDEAEMA的CO_2刺激响应性,应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察了PDEAEAM-b-F127-b-PDEAEMA与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在CO_2刺激作用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_2/N_2的交替通入可以使PDEAEAM-b-F127-b-PDEAEMA产生相应的质子化/去质子化过程,从而可逆地改变PDEAEAM-b-F127-b-PDEAEMA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质子化/去质子化过程可以"开关"共聚物与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使体系中的聚集体在球形胶束与蠕虫状胶束之间发生可逆转变。CO_2可控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形貌转变为构建气体响应的软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12.
用M062X/6-31+G*方法探讨了腺嘌呤(A)、 胸腺嘧啶(T)、 鸟嘌呤(G)、 胞嘧啶(C)及其碱基对(AT, GC)以及Zn2+复合物(AAA-Zn2+, AAT-Zn2+和GGC-Zn2+)对混合小分子H2, N2, CO2的吸附情况, 系统研究了其相互作用模式及吸附强度, 预测了常见混合气体分子与碱基(对)及复合物的吸附位置. 研究表明, CO2倾向于以氢键的形式结合到碱基(对)的氨基氢或亚氨基氢上, 而N2和H2分子则倾向于结合到这些碱基(对)的平面π电子上, 以堆垛的形式存在. 根据吸附强度大小, 预测了由这些碱基为骨架合成的金属有机骨架(MOF)吸附材料对小分子的选择性吸附顺序为H222. 研究表明, 以AT对结合金属Zn2+为节点的纯天然碱基对构成的MOF要比实验合成的AA碱基对与Zn2+结合的MOF具备更好的吸附和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913.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 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 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CNTs的用量对LDH的产率及结构无显著影响; 但当CNTs用量较低(<0.2 g/L)或过高(>4.0 g/L)时, 会导致LDH的粒径分布变宽. 对LDH/CNTs进行氯化及有机化处理, 获得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插层的DBS-LDH/CNTs. 对DBS-LDH/CNTs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分散及剥离程度的研究发现, DBS-LDH/CNTs在丁醇、 乙醇及二甲苯中均可良好分散且其悬浮液较稳定, LDH在不同溶剂中的剥离程度为丁醇>乙醇>二甲苯>四氢呋喃.  相似文献   
914.
刘畅  于歌  黄翠英  王长生 《化学学报》2015,73(4):357-365
优化得到了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鸟嘌呤及胞嘧啶与甘氨酸二肽分子形成的28个氢键复合物的稳定结构并计算了结合能, 探讨了五种碱基与甘氨酸二肽分子间氢键作用的最佳位点. 本文研究发现: 每种碱基均可以通过不同位点与二肽分子形成氢键复合物, 腺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鸟嘌呤及胞嘧啶分别最倾向使用A3、T1、U1、G3及C1位点与甘氨酸二肽分子形成氢键复合物; 碱基分子某位点的质子化反应焓变越负所形成的氢键复合物越稳定, 去质子化反应焓变越小所形成的氢键复合物越稳定; 由氢键复合物的结合能计算得到的稳定性次序与由碱基分子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反应焓变推得的稳定性次序一致.  相似文献   
915.
田志美  刘汪丹  程龙玖 《化学进展》2015,27(12):1743-1753
硫醇保护的金团簇(Aum(SR)n,m和n为Au和SR的数目)由于其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质以及特别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纳米催化、生物医学和光学设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Au102(SR)54和Au25(SR)18-团簇单晶结构的确定是Aum(SR)n团簇合成的两大突破,它们的结构揭示了Aum(SR)n团簇中Au-S键新的成键特征和新的原子堆积方式。本文总结了Aum(SR)n团簇实验合成单晶结构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有谱图无单晶结构的Aum(SR)n团簇的实验进展,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预测Aum(SR)n团簇的研究概况,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课题归纳了解释团簇稳定性和化学成键方式的超原子复合物模型,超原子网络模型和超级共价键模型及其应用。最后,对Aum(SR)n团簇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6.
周兰  余爱水 《电化学》2015,21(3):211-220
二次锂硫电池被视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之一. 但由于正极硫的电导率低(5×10-30 S·cm-1),且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多硫化物易溶于有机电解液,致使锂硫电池活性物质利用率降低,溶解后的多硫化物还会迁移到负极,被还原成不溶物Li2S2/Li2S而沉积于负极锂,使电极结构遭受破坏,造成电池容量大幅衰减,循环性能差,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开发应用. 研究表明,以碳作为导电骨架的硫碳复合正极材料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各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结合作者课题组的研究,重点探讨了硫碳复合正极材料,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7.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由于其嵌锂容量低,已不能满足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需求。而锡可以与锂形成合金,有可能取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单纯的金属锡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而碳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储锂性能。为了充分发挥金属锡和碳材料的优势,锡-碳(Sn-C)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无定型碳、石墨(G)、石墨烯(GP)、碳纳米管(CNT)、碳纳米纤维(CNF)等碳材料作为惰性的导电基体与锡形成的二元复合物,阐述了锡与其它金属(M)形成的碳基三元、多元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通过总结近些年对锡碳复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相信多元复合和多种结构的应用是提高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关键。其中,以Sn-Co-C为基础的多元复合负极材料最有可能走向市场应用。  相似文献   
918.
以钛酸正丁酯TBT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米片,并用光沉积法将Pt纳米颗粒和CoPi催化剂分步沉积在TiO2纳米片上,制备TiO2-Pt-CoPi三元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三元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光沉积时间、顺序等因素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优化,大大提升了其完全光解水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19.
利用内源性荧光光谱、荧光探针(ANS)结合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以乳白蛋白-油酸为参照,研究了乳白蛋白结合亚油酸后,疏水性氨基酸、疏水性区域、三级结构及二级结构的变化,并利用亚甲基蓝的方法评价了该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与乳白蛋白-油酸复合物类似,乳白蛋白结合亚油酸后,其内源性荧光光谱显著红移,从331.07 nm移至337.60 nm;外源性ANS结合光谱蓝移,从516.20 nm移至508.50 nm;且荧光强度增加,表明乳白蛋白结合亚油酸后同样出现了疏水性氨基酸及疏水性区域暴露的现象。圆二色谱结果表明,与乳白蛋白-油酸复合物类似,乳白蛋白结合亚油酸后,三级结构部分丧失,二级结构中β-转角及无规卷曲的含量显著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细胞实验证实了乳白蛋白-亚油酸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该研究从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的两方面,为新型抗肿瘤乳白蛋白-亚油酸复合物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0.
研究了苯胺类化合物3DTAPBP(2,2’-二(3-二对甲苯基氨基苯基)联苯)的双分子激发态。首先,制备了3DTAPBP的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ITO/MoO3/3DTAPBP/LiF/Al,其电致发光光谱中不仅含有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中心波长约420 nm,蓝光),还观察到电致激基缔合物的发光(峰值为578 nm, 黄光)。由单体发光和电致激基缔合物发光可以混合得到白光,如:7.0 V电压下,3DTAPBP的单层器件的色坐标为(0.36, 0.31),器件结构非常简单。不过由于单层器件中载流子注入和传输的严重不平衡,亮度和效率极低。此外,在3DTAPBP与电子传输材料TPBi(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构成的双层器件(ITO/MoO3/3DTAPBP/TPBi/LiF/Al)中,由于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堆积,观察到3DTAPBP/TPBi界面处形成激基复合物发光(中心波长约490 nm),对应光子的能量和3DTAPBP与TPBi的HOMO(最高占有轨道)-LUMO(最低未占有轨道)能级差基本吻合。对双层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进行洛伦兹分解拟合,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激基复合物发光减弱,原因是更多的载流子越过3DTAPBP/TPBi界面势垒,相应的3DTAPBP的单体激子发光逐渐增强。4,6和8 V驱动电压下,双层器件的色坐标分别为(0.28, 0.35),(0.24, 0.29)和(0.27, 0.28),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发光颜色逐渐趋于白色。双层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达1 349.2 cd·m-2,1.22 cd·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