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0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立了同时测定地表水中8种双酚类物质(BP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基于QuEChERS处理技术,选用乙酸乙酯为提取剂,从基质效应(ME)和萃取回收率(RE)两方面对过程效率(PE)进行优化,确定了5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50 mg石墨化炭黑(GCB)混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42.
捕集、释放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Pb、C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缝石英管原子捕集与释放装置,对GB/T 13662-92火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测量Pb和Cd的装置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测定痕量Pb和Cd的分析方法,其检出限分别为:Pb 3.13*10^-3 ug/ml,Cd2.23*10^-5ug/mL,应用于直接测定地表水,泉水中的痕量Pb和Cd。  相似文献   
43.
油类物质是水体的重要污染源,检测水中油含量是控制水污染、掌握水质变化、保护水资源的必不可缺的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地表水中油污染的各种检测技术,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可供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  相似文献   
44.
活性炭分离富集催化极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铅和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PAN为辅助剂,研究了铅和镉与PAN的螯合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结合催化极谱法可测8×10-4mg/LPb,6×10-4mg/LCd,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好,能满足环境水样中痕量铅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45.
地表水中254nm波长紫外吸光值与CODMn及CODCr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探讨了地表水254nm波长紫外吸光值与地表水中CODMn及CODCr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采用HJ535-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氨氮时,当水样浑浊或有颜色时用蒸馏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但该处理方法测定结果偏低,远远超出误差允许范围。提出以0.45μm滤膜过滤样品后进行测定,并在比色过程用过滤水样作色度校准。方法改进后对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一致。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0%(n=6)。该法测试数据稳定、结果可靠,适合于汛期地表水中氨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48.
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的方法。用吹扫捕集法对水样进行前处理,以HP–5弱极性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行分离,质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的含量。硝基苯的质量浓度在0.00~60.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4,方法的检出限为0.03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7),地表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2%~96.5%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地表水中硝基苯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样品中18种酚类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22μm聚四氟乙烯滤膜过滤后,采用Thermo Hypersil ODS柱(100 mm×2.1 mm,5.0μm)分离,以甲醇-0.01 mol/L甲酸铵/甲酸水溶液(p H 4.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0.2 m L/min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18种酚类化合物的浓度与其峰面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1),方法检出限为0.02~0.51μg/L。18种酚类化合物在低、中、高浓度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5%~112%,相对标准偏差(n=6)为0.6%~4.3%。此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小、分析速度快,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等较洁净水环境样品中18种酚类污染物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50.
建立水样直接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地表水中9种微囊藻毒素(MCs)的方法.水样过滤后注入高效液相色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模式下进行检测.对色谱及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对过滤滤膜进行筛选,并采用本方法测定了实际样品.研究表明,地表水中9种MCs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2.4%~100.1%,相对标准偏差均<7%.方法的检出限为0.007~0.047 μg/L,能够满足WHO及我国地表水中关于微囊藻毒素控制标准的要求.本方法灵敏、快速,适于地表水中9种MCs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