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30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郑玉国  魏学  郭晴晴  卢平  王贞超  薛伟 《应用化学》2011,28(9):1028-1034
设计合成了9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双三唑席夫碱哒嗪酮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表征结构。生物活性初步结果表明,在5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小麦赤霉病菌(G.zeae)、辣椒枯萎病菌(F.oxysporum)和苹果腐烂病菌(C.mandshurica)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前文[1,2]报道了氟代哒嗪二酮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其合成路线较长,收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3.
6-(4-取代苯基)哒嗪酮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设计并合成了6-(4-取代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付-克酰化反应、氰化、水解、水合肼环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目标化合物通过1H NMR,MS,IR,元素分析等证实了其结构.体外药理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下,对3-羟基哒嗪及其CH3,NO2和Cl取代衍生物分子醇式和酮式结构互变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优化化合物的几何构型,寻找反应的过渡态,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3(2H)-哒嗪酮及其带取代基的衍生物不论是单体,还是相对应的二聚体,比其相对应的异构体能量低,表明在通常情况下是以3(2H)-哒嗪酮及其衍生物形式稳定存在的,这与前人通过实验数据对3-羟基哒嗪互变异构体的比率进行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异构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